当前位置:
首页 > 代谢性骨病与软骨病 > Paget骨病的危险因素(内分泌学 代谢性骨病与软骨病)

Paget骨病的危险因素(内分泌学 代谢性骨病与软骨病)

导语:Paget骨病的危险因素属于内分泌学下的代谢性骨病与软骨病分支内容。本篇围绕内分泌学 Paget骨病的危险因素主题,主要讲述Paget骨病等方面医学知识。

前破骨细胞表达病毒组分并诱导破骨细胞生成和骨吸收

麻疹病毒感染

1980年,Rebel等在20例Paget骨病患者的破骨细胞中检出麻疹病毒抗原,并在破骨细胞和培养的骨组织细胞中发现麻疹病毒核壳蛋白抗原。1995年,Reddy等发现,在外周血单核细胞中存在麻疹病毒的转录产物。后经人们用克隆麻疹病毒cDNA探针检测,其阳性率达80%~90%,而且除破骨细胞和外周血单核细胞外,在病变部位的成骨细胞、骨细胞、成纤维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中也存在麻疹病毒感染的证据,但伴有氟骨症、骨折和甲旁亢者为阴性。Kurihara的实验提示,破骨细胞前身细胞表达麻疹病毒核蛋白外壳组分并刺激破骨细胞生成,诱导破骨细胞表达Paget骨病表型的破骨细胞。Niedermeyer等用RT-PCR发现,在83%的耳骨硬化性病变中存在麻疹病毒RNA,淋巴液中的抗麻疹病毒IgG浓度高于血液(女性患者更常见)。因此,提示耳硬化性病变(包括Paget骨病病变)与麻疹病毒感染有密切关系。

其他病毒感染

连续病理切片还发现破骨细胞中存在呼吸道融合病毒核壳蛋白抗原。在Paget骨病病变部位的细胞培养和骨切片中发现存在抗呼吸道融合病毒阳性反应,但抗麻疹病毒、副流感病毒、流感病毒A和B、单纯疱疹病毒和风疹病毒的反应均为阴性。一些口腔细菌(如actinobacillus actinomycetemcomitans)具有溶骨作用,分泌的溶骨性物质(62kD)的浓度在pg/L范围内,另一些致牙周炎细菌亦可活化破骨细胞。

超微结构观察发现,Paget骨病的破骨细胞核及细胞质存在杂乱排列的微丝状或束状结晶,以电子密集的细胞核为多,紧密堆积。位于细胞质内的“晶体”多局限于某一部位,有时还存在包涵体(呈条状或梭形结构,有外膜),可能是一种副黏病毒(paramyxovirus)的核蛋白包涵体膜,与麻疹病毒的抗核蛋白外壳抗体有交叉反应。此外,英国的Paget骨病患者多有养狗的嗜好,犬瘟热病毒亦有可能成为致病原。支持病毒学说的基本依据是本病多在40岁以后发病,潜伏期长,发作呈单器官局部亚急性临床过程。本病发作时,骨吸收和骨形成加速,伴纤维变性,为慢性炎症反应;有些病例的发病还具有地区性和家族性特征。病毒感染导致Paget骨病的另一例子是耳骨硬化症(otosclerosis)。

内分泌功能紊乱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促进溶骨

Gutteridge对30例Paget骨病和甲旁亢行甲状旁腺切除术后的跟踪结果支持内分泌功能紊乱假说。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患者并无Paget骨病的骨骼异常,相反,本病需要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来缓解疼痛。Paget骨病的发病与患者骨髓基质细胞过度表达RANKL和破骨细胞及其前身细胞对RANKL反应过度敏感有关。用Paget骨病患者的骨髓细胞作培养,破骨细胞前身细胞和破骨细胞可产生大量的IL-6,细胞表达的IL-6受体数量和外周血IL-6亦升高,破骨细胞对1,25-(OH)2D和降钙素的反应性均增强(过敏)、24-羟化酶活性被上调,IL-6再刺激前身细胞转化为成熟的破骨细胞。这说明患者的骨髓微环境中的一些体液因素有利于破骨细胞的生成,并促进其溶骨活性。

滋养骨的动脉血量增加导致骨质局部充血,进而促使成骨细胞代偿性增加和新生骨的异常增加,并可造成骨组织结构紊乱。骨小梁骨化不全,骨皮质为尚未骨化的类骨质替代,皮质和骨髓界限不清,骨质疏松,负重后畸形;继而成骨细胞活性增强,骨质由疏松变脆变硬,容易发生病理性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