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呼吸内科主治医生760问 > 内科学 > 定量吸入器的结构和功能怎样?如何应用?(内科学 呼吸支持技术)

定量吸入器的结构和功能怎样?如何应用?(内科学 呼吸支持技术)

导语:定量吸入器的结构和功能怎样?如何应用?属于内科学下的呼吸支持技术分支内容。本篇围绕内科学 定量吸入器的结构和功能怎样?如何应用?主题,主要讲述定量吸入器等方面医学知识。

定量吸人器(metered dose inhalers,MDI):在过去30年里,MDI已普遍应用,成为最受欢迎的吸入器,因为它便于携带,操作简单,随时可用,不必定期消毒,没有继发感染的问题。其构造如图2-33所示。密封的贮药罐内盛有药物和助推剂,药物溶解或悬浮于液体助推剂内,现常用助推剂为氟利昂,沸点很低,为预防微粒(直径<5μm)聚集,通常添加低浓度的表面活性物质以改进药物悬浮的物理稳定性并起润滑作用。罐内始终保持大约400kPa(3003mmHg)的恒定压力,直至贮罐内药液用尽。

每次手压驱动,计量活瓣供应25~ 100μl溶液,助推剂在遇到大气压后突然蒸发而迅速喷射,卷带出气溶胶微粒。气溶胶的初速度很快,大约30毫秒,但在几厘米以内即减慢,微粒因继续蒸发而变小并形成圆锥形的雾团。某些患者吸人冷助推剂后感觉不适。

目前常用MDI所产生的气溶胶通常是异向传播的,气溶胶微粒中位数直径(AMMD)为3~6μm,随着温度的升高和蒸发,导致微粒AMMD迅速减小,在距喷口10cm处时,AMMD为1.4~4.3μm。影响气溶胶特点的其他因素有药物组成的浓度,浓度增加时产生的气溶胶微粒可能增大,活瓣杆和驱动器开口的设计也对产生的气溶胶有影响。所以目前世界各国和我国各厂家生产的MDI,虽然其工作原理和MDI的结构基本相同,但其发生气溶胶的AMMD,传播速度和分布等仍有差异,因此临床应用的效果也不同。

MDI产生的气溶胶在理想吸人后,测定其在体内的沉降结果表明,只有10%的药液能到达肺;50%的药物因惯性冲撞停留在口腔,然后被咽下;最后90%的药物均被吞咽人胃。虽然可以经胃肠吸入,但因为MDI所给的每个剂量很小,药物经胃肠吸人后所起的药理作用仍很微小,吸人MDI气溶胶的治疗效应主要是沉降在肺的10%的药液的作用。因此正确掌握MDI的吸人技术非常重要,而这往往被医生或患者所忽视。正确的吸人动作是:摇匀药液,呼气到功能残气位,张口并将喷嘴置于口前4cm处,或放人口内,吸气慢(0.5L/s)而且深(达肺活量程度),开始吸气时指压喷药,吸气末屏气(约10秒),然后缓慢呼气,(休息1~3分钟后再重复作另一次吸人)。吸气过快可增加气溶胶在上气道的惯性冲撞沉降。屏气不足或没有屏气会减少气溶胶在肺内的沉降。不要把吸气用力动作延续到呼气过程,因为这容易引起咳嗽和喘息。此方法可应用于吸入任何药物(如β受体激动剂、色苷酸钠、激素等)和所有患者(如患哮喘、支气管炎或不同程度的气道阻塞者)。医师必须耐心仔细地给患者示教正确应用MDI的方法。因为大多数患者凭阅读说明书并不能学会正确应用MDI的方法。婴幼儿和年老体弱患者要完成这套吸气和喷药的协调动作会有困难。有以下两种解决方法。

(1)贮雾器(spacer):有各种形态和大小不同的贮雾器来克服应用MDI时的协调问题。已设计的贮雾器有管形、长方形、杯形或可折叠的袋式,最常用的贮雾器有Aerochamber、ImspirEase 和在接口腔端装有单向吸气活瓣的贮雾器(图2-34)。应用贮雾器可降低MDI的喷射初速度,增加MDI喷口和口腔的距离,减少气溶胶微粒在口腔的沉降,并可不必要求吸气和喷药的协调动作。肺内沉降是否增加,主要取决于贮雾器的形态,出口活瓣,气溶胶在贮雾器内的停留时间以及患者从贮雾器吸入气溶胶时的吸气流速。应用适当的没有单向活瓣的贮雾器比应用有单向活瓣的贮雾器可得到较高的肺内沉降。因为在活瓣处产生的湍流增加了气溶胶在贮雾器内的沉降。贮雾器的缺点是体积较大,携带不便。

(2)吸气按需活瓣(inspiratorydemandvalve):气溶胶微粒的喷射由患者的吸气流所触发,自动的喷入口内,并经口吸人下气道直至患者停止吸气。如能在最大吸气后屏气5秒可增加肺内的沉降。临床上应用的这类吸人器,如自动吸器(autohaler商品名Zaisin)或同步吸器(synchron商品名Etscol),每次应用都需用简单小把手来开关,我国市场尚无此产品。

正确应用MDI有困难的患者,若在室外活动需频繁吸人气溶胶来缓解症状,可推荐应用吸气按需活瓣式的自动吸器。而贮雾器尤其适用于吸人激素治疗,因为吸人激素一般在家中进行,器具体积大的缺点并不重要。即使能正确应用MDI的患者有时也应用贮雾器,以减少口咽部药物的沉降。吸人激素时,使用贮雾器可减少声嘶、口咽部霉菌感染等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