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温病纵横 > 中医阁 > 火郁上焦,卫气同病(宣郁透邪,清热泄火)(中医阁 气分证治)

火郁上焦,卫气同病(宣郁透邪,清热泄火)(中医阁 气分证治)

导语:火郁上焦,卫气同病(宣郁透邪,清热泄火)属于中医阁下的气分证治分支内容。本篇围绕中医阁 火郁上焦,卫气同病(宣郁透邪,清热泄火)主题,主要讲述火郁上焦等方面医学知识。

【临床表现】温病初起,憎寒壮热,体痛头痛,四肢无力,咽干口苦,胸腹满闷,斑疹隐现,舌红苔黄燥,脉浮数有力。

【病机分析】本证为温病初起,火郁上焦,卫气同病之候。温邪由口鼻而入,肺卫受病,卫气被郁,不得外发,则憎寒。肺热壅盛,郁火内炽,则壮热。温邪初犯卫分,体表气机不利,则体痛头痛。邪热伤气,则四肢无力。热邪耗损津液,则咽干。热蒸胆汁上熏,故口苦。火郁于内,气机阻滞,则胸腹满闷。郁热内窜营血,故见斑疹隐现。里热津伤,则舌红苔黄燥。脉浮主病在上焦卫分,脉数有力为火热内燔之兆。

【治法】宣郁透邪,清热泄火

【方药】神解散(《伤寒温疫条辨》)

白僵蚕(酒炒)一钱 蝉蜕五个 神曲二钱 金银花二钱 生地二钱 木通 车前子(炒研) 黄芩(酒炒) 黄连 黄柏(盐水炒) 桔梗各一钱

水煎去渣,入冷黄酒半小杯,蜜三匙,和匀冷服。

【方论】本证为火郁上焦,卫气同病,法当宣郁透邪,清热泄火,以达疏卫清气之目的。方中白僵蚕辛苦咸平,入肺经,升清阳,解火郁,有清透宣散风热之功,故火郁上焦用之为宜。蝉蜕辛咸凉,亦入肺经,有疏散上焦风热,透疹止痒之功,与白僵蚕同用,可使郁火由上由外而解。金银花质轻性凉,轻可去实,凉可祛热,具有清热解毒之效。黄芩、黄连、黄柏苦寒折热泄火,使郁火由内由下而去。方中黄芩用酒炒,使其清降之中有宣透之力。黄柏用盐水炒,使其泄火之中而无伤津之弊。木通、车前子性凉而利尿,可使里热由小便而去。桔梗宣肺以载药上行。生地凉血养阴生津。神曲消食醒胃以鼓舞胃气。总之,方中用白僵蚕、蝉蜕、银花、桔梗宣透于上,以疏散卫分之邪;黄芩、黄连、黄柏、木通、车前子清泄于下,以清降气分之热,上下同治,卫气同解,则郁火自除。

本证见憎寒壮热,体痛头痛,这与麻黄汤证有相似之处,其鉴别的关键在于:麻黄汤证是外感风寒,阳气被郁,故舌不红,苔不燥,口不渴,脉不数;而本证是外感温热,火郁上焦,津液被伤,故见舌红苔黄燥,口渴脉数。二者恶寒发热虽相似,但舌、脉及兼证截然不同,其病因、病机亦判然有别。

【文献选录】

“温病初觉,憎寒体重,壮热头痛,四肢无力,遍身酸痛,口苦咽干,胸腹满闷者,此方(神解散)主之。”(《伤寒温疫条辨》)

【按语】“体重”“四肢无力”“胸腹满闷”颇似湿热之邪内郁脾胃之证。但从“憎寒”“壮热”“口苦咽干”“遍体酸痛”则可看出是火郁上焦,阳气被遏所致,并非湿热。神解散方中有木通、车前子二药,此虽有泄火之功,然利尿力强,易伤津液,故温病初起津伤已甚者要慎用。

杨栗山对此方很推崇,他说:“此方之妙,不可殚述,温病初觉,但服此药,俱有奇验。外无表药而汗液流通,里无攻药而热毒自解,有斑疹者即现,而内邪悉除,此其所以为神解也”。我们在临床中用于火郁上焦,外有憎寒,内有壮热,口苦咽干,舌红苔黄燥者,确有疗效,常能达到营卫通达,汗出病解的目的。

附:杨栗山治温病诸方

杨栗山对温病的治疗颇有独到之处,他创立了治温病十五方,为后世所常用,除前述解毒承气汤、升降散、神解散外,还有十二方,附录于后,以供参考。

清化汤:温病壮热憎寒,体重舌燥口干,上气喘吸,咽喉不利,头面猝肿,目不能开者,此方主之。

白僵蚕(酒炒)二钱 蝉蜕十个 银花二钱 泽兰叶二钱 广皮八分 黄芩二钱 黄连 炒栀子 连翘去心 龙胆草(酒炒) 元参 桔梗各一钱 白附子(炮) 甘草各五分

大便实,加酒大黄四钱,咽痛加牛蒡子炒研一钱,头面不肿去白附子,水煎去渣,入蜜、酒冷服。

芳香饮:温病多头痛、身痛、心痛、胁痛,呕吐黄痰,口流浊水,涎如红汁,腹如圆箕,手足搐搦,身发斑疹,头重舌烂,咽喉痹塞等证,此虽怪怪奇奇,不可名状,皆因肺胃火毒不宣,郁而成之耳,治法急宜大清大泻之。但有气血损伤之人,遽用大寒大苦之剂,恐火转闭塞而不达,是害之也,此方主之。其名芳香者,以古人元旦汲清泉以饮芳香之药,重涤秽也。

元参一两 白茯苓五钱 石膏五钱 全蝉蜕十二个 白僵蚕(酒炒)三钱 荆芥三钱 天花粉三钱 神曲(炒)三钱 苦参三钱 黄芩二钱 陈皮一钱 甘草一钱

水煎去渣,入蜜、酒冷服。

大清凉散:温病表里三焦大热,胸满胁痛,耳聋目赤,口鼻出血,唇干舌燥,口苦自汗,咽喉肿痛,谵语狂乱者,此方主之。

白僵蚕(酒炒)三钱 蝉蜕(全)十二个 全蝎(去毒)三个 当归 生地(酒洗) 金银花 泽兰各二钱 泽泻 木通 车前子(炒研) 黄连(姜汁炒) 黄芩 栀子(炒黑) 五味子 麦冬(去心) 龙胆草(酒炒) 丹皮 知母各一钱 甘草(生)五分

水煎去渣,入蜂蜜三匙,冷米酒半小杯,童便半小杯,和匀冷服。

小清凉散:温病壮热烦躁,头沉面赤,咽喉不利,或口唇颊腮肿者,此方主之。

白僵蚕(炒)三钱 蝉蜕十个 银花 泽兰 当归 生地各二钱 石膏五钱 黄连 黄芩 栀子(酒炒) 牡丹皮 紫草各一钱

水煎去渣,入蜜、酒、童便,冷服。

大复苏饮:温病表里大热,或误服温补、和解药,以致神昏不语,形如醉人,或哭笑无常,或手舞足蹈,或谵语骂人,不省人事,目不能闭者,名越经证,及误服表药,而大汗不止者,名亡阳证,并此方主之。

白僵蚕三钱 蝉蜕十个 当归三钱 生地二钱 人参 茯神 麦冬 天麻 犀角(镑、磨汁入汤和服) 丹皮 栀子(炒黑) 黄连(酒炒) 黄芩(酒炒) 知母 甘草(生)各一钱 滑石二钱

水煎去渣,入冷黄酒、蜜、犀角汁,和匀冷服。

小复苏饮:温病大热,或误服发汗解肌药,以致谵语发狂,昏迷不省,燥热便秘,或饱食而复者,并此方主之。

白僵蚕三钱 蝉蜕十个 神曲三钱 生地三钱 木通 车前子(炒)各二钱 黄芩 黄柏 栀子(炒黑) 黄连 知母 桔梗 牡丹皮各一钱

水煎去渣,入蜜三匙,黄酒半小杯,童便半小杯,和匀冷服。

增损三黄石膏汤:温病主方,表里三焦大热,五心烦热,两目如火,鼻干面赤,舌黄唇焦,身如涂朱,燥渴引饮,神昏谵语,服之皆愈。

石膏八钱 白僵蚕(酒炒)三钱 蝉蜕十个 薄荷二钱 豆豉三钱 黄连 黄柏(盐水微炒) 黄芩 栀子 知母各二钱

水煎去渣,入米酒、蜜冷服。腹胀痛或燥结加大黄。

增损大柴胡汤:温病热郁腠理,以辛凉解散,不致还里而成可攻之证,此方主之,乃内外双解之剂也。

柴胡四钱 薄荷二钱 陈皮一钱 黄芩二钱 黄连一钱 黄柏一钱 栀子一钱 白芍一钱 枳实一钱 大黄二钱 广姜黄七分 白僵蚕(酒炒)三钱 全蝉蜕十个 呕加生姜二钱

水煎去渣,入冷黄酒一两,蜜五钱,和匀冷服。

增损双解散:温病主方,温毒流注无所不至,上干则头痛目眩耳聋,下流则腰痛足肿,注于皮肤则斑疹疮疡,壅于肠胃则毒利脓血,伤于阳明则腮脸肿痛,结于太阴则腹满呕吐,结于少阴则喉痹咽痛,结于厥阴则舌卷囊缩,此方解散阴阳内外之毒,无所不至矣。

白僵蚕(酒炒)三钱 全蝉蜕十二枚 广姜黄七分 防风一钱 薄荷叶一钱 荆芥穗一钱 当归一钱白芍一钱 黄连一钱 连翘(去心)一钱 栀子一钱 黄芩二钱 桔梗二钱 石膏六钱 滑石三钱 甘草一钱 大黄(酒浸)二钱 芒硝二钱

水煎去渣,冲芒硝,入蜜三匙,黄酒半酒杯,和匀冷服。

加味六一顺气汤:温病主方,少阴厥阴病,口燥咽干,怕热消渴,谵语神昏,大便燥实,胸腹满硬,或热结旁流,绕脐疼痛,厥逆脉沉伏者,此方主之。

白僵蚕(酒炒)三钱 蝉蜕十个 大黄(酒浸)四钱 芒硝二钱五分 柴胡三钱 黄连 黄芩 白芍 甘草生各一钱 厚朴一钱五分 枳实一钱

水煎去渣,冲芒硝,入蜜、酒和匀冷服。

增损普济消毒饮:太和年,民多疫疠,初觉憎寒壮热体重,次传头面,肿盛,目不能开,上喘咽喉不利,口燥舌干,俗名大头瘟。东垣曰:半身以上,天之阳也,邪气客于心肺,上攻头面而为肿耳。《经》谓:清邪中于上焦,即东垣之言益信矣。

元参三钱 黄连二钱 黄芩三钱 连翘(去心) 栀子(酒炒) 牛蒡子(炒研) 兰根(如无,以青黛代之) 桔梗各二钱 陈皮 甘草(生)各一钱 全蝉蜕十二个 白僵蚕(酒炒) 大黄(酒浸)各三钱

水煎去渣,入蜜、酒、童便,冷服。

加味凉膈散:温病主方,余治温病,双解、凉膈愈者不计其数。若病大头、瓜瓤等温,危在旦夕,数年以来,以二方救活者,屈指以算,百十余人,真神方也,其共珍之。

白僵蚕(酒炒)三钱 蝉蜕(全)十二枚 广姜黄七分 黄连二钱 黄芩二钱 栀子二钱 连翘(去心)薄荷 大黄 芒硝各三钱 甘草一钱 竹叶三十片

水煎去渣,冲芒硝,入蜜、酒冷服。若欲下之,量加硝、黄,胸中热加麦冬,心下痞加枳实,呕、渴加石膏,小便赤数加滑石,满加枳实、厚朴。

(以上诸方皆录自《伤寒温疫条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