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温病纵横 > 中医阁 > 暑伤津气:清涤暑热,益气生津(中医阁 气分证治)

暑伤津气:清涤暑热,益气生津(中医阁 气分证治)

导语:暑伤津气:清涤暑热,益气生津属于中医阁下的气分证治分支内容。本篇围绕中医阁 暑伤津气:清涤暑热,益气生津主题,主要讲述暑伤津气等方面医学知识。

【临床表现】身热汗出,气短似喘,口渴心烦,尿少而黄,倦怠神疲,舌红少苔,脉虚无力。

【病机分析】暑为热极,暑热伤人则身热。暑热蒸迫,逼津外渗,则汗出。暑热伤气,肺气受损,故气短似喘,倦怠神疲。暑热扰心,则心烦。热伤津液,故口渴,尿少而黄。舌红少苔,脉虚无力,主暑热盛而津气伤。

【治法】清涤暑热,益气生津

【方药】王氏清暑益气汤(《温热经纬》)

西洋参(一钱另煎兑入) 石斛(三钱) 麦冬(三钱) 黄连(五分) 竹叶(二钱) 荷秆(三钱) 知母(四钱) 甘草(一钱) 粳米(一两) 鲜西瓜翠衣(二两)

注:本方原书无剂量,括号内剂量系我们根据临床常用量所补入。

【方论】方中黄连、竹叶、荷秆(梗)、西瓜翠衣清涤暑热之邪。西洋参、石斛、麦冬、甘草、粳米益气生津。知母既有清热之力,又有养阴之功。本方诸药相伍,祛邪而不伤正,扶正而不留邪,为治疗暑热耗伤津气之良方。方中西洋参价昂而货缺,可用沙参二两代之。黄连味大苦,有伤津之弊,用量不宜大。

本方与白虎加人参汤均属攻补兼施之剂。但白虎加人参汤清热力强;本方清热力缓。白虎加人参汤用人参益气以保其津,防止虚脱;本方则用西洋参、石斛、麦冬重在生津,兼以益气。两方有同有异,须详求细参。

【文献选录】

“湿热证,湿热伤气,四肢困倦,精神减少,身热气高,心烦溺黄,口渴自汗,脉虚者,用东垣清暑益气汤主治。——雄按:此脉此证,自宜清暑益气以为治。但东垣之方,虽有清暑之名,而无清暑之实,……余每治此等证。辄用西洋参、石斛、麦冬、黄连、竹叶、荷秆、知母、甘草、粳米、西瓜翠衣等。以清暑热而益元气。无不应手取效也。”(《温热经纬·薛生白湿热病篇第三十八条》)

【按语】本条薛氏原文有“湿热证”三字。然观其证:“四肢困倦,精神减少,身热气高,心烦溺黄,口渴自汗,脉虚”则应属暑热盛而津气伤,并无湿象。薛氏所以称之为“湿热证”,我们认为是其囿于“暑必兼湿”之说,而致以暑为湿之谬。本证初起,或许有湿热见证,但至此时,湿已化燥,不可再云湿热。

东垣清暑益气汤原方由人参、黄芪、白术、陈皮、神曲、泽泻、苍术、升麻、麦冬、炙甘草、葛根、当归、黄柏、青皮、五味子组成。其方药多而杂,且多温燥升散之品,以之治暑湿犹可,治暑热则非。故王世雄在按语中评之曰:“东垣之方,虽有清暑之名,而无清暑之实”。李东垣称此方为“清暑”,本已大谬,薛生白又引入本条,用治暑伤津气之证,则更谬矣。王氏力辟李、薛之谬,而自创清暑益气汤,其立法颇有见地,验之临床也每多效应,这种师古而不泥古的精神,确实发后学者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