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上篇:温病总论 > 金、元时期对温病的认识(中医阁 上篇:温病总论)

金、元时期对温病的认识(中医阁 上篇:温病总论)

导语:金、元时期对温病的认识属于中医阁下的上篇:温病总论分支内容。本篇围绕中医阁 金、元时期对温病的认识主题,主要讲述温病等方面医学知识。

金、元时期,由于连年战乱,劳动人民生活极端艰苦,疾病广泛流行,这种状况,对医学的发展提出了迫切的要求。此时,一些医学家提出了“古方新病不相能”的主张,打破了自晋、唐以来医学界泥古守旧的局面,推动了祖国医学的发展。这一时期,对温病学有所创见的主要有刘完素、王履等人。

一、金代刘完素

刘完素,字守真,因生于河间府,后世称之为刘河间,约生于公元1110年间,著有《素问玄机原病式》、《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伤寒直格》等书。他根据当时热性病流行的情况,总结治疗经验,提出“六气皆从火化”的观点,对火热致病的病机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提出了以寒凉药治疗热性病的见解,并运用双解散、凉膈散、天水散(六一散)、黄连解毒汤等方剂治疗热病,发展了祖国医学对温病的认识。这是温病学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向前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为温病学说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二、元代王履

王履,字安道,江苏昆山县人,约生于公元1332~1391年间,著有《医经溯洄集》一书。他在书中明确地指出了温病与伤寒之不同。他说:“伤寒即发于天令寒冷之时,而寒邪在表,闭其腠理,故非辛温之剂,不足以散之。……温病、热病后发于天令暄热之时,……无寒在表,故非辛凉或苦寒或酸苦之剂不足以解之”。

从刘完素、王履的著作中可以看出,金、元时期对温病的病因、病机及治疗均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但此时用药尚未能完全摆脱辛温发散的框框,如:双解散中仍用麻黄、防风、苍术等药,而且温病学说也还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