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后天性的 > 老年心脏钙化综合征(老年钙化心瓣膜病)(心血管 后天性的)

老年心脏钙化综合征(老年钙化心瓣膜病)(心血管 后天性的)

导语:老年心脏钙化综合征(老年钙化心瓣膜病)属于心血管下的后天性的分支内容。本篇围绕心血管 老年心脏钙化综合征(老年钙化心瓣膜病)主题,主要讲述瓣膜,钙化,心脏等方面医学知识。

英文:senile cardiocalcification syndrome;
同义名:老年性退行性心瓣膜病、老年钙化心瓣膜病、老年性心瓣膜病。

本征属于动脉粥样硬化的范畴,曾一度被认为是一种单纯的老年退行性疾病。为50岁以上人群的常见疾病,其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呈直线上升。近年来随着超声心动图技术在临床的广泛应用,“退行性心脏瓣膜病”、“老年钙化性心脏瓣膜病”的发生率不断增长。实际上它们都是老年心脏钙化综合征的一部分。本病是一种严重威胁老年人健康的心血管疾病,严重时可引起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甚至猝死。目前尚无有效防治措施,预后不良。

病因、病理

过去一直认为老年心脏钙化综合征属于单纯老年退行性疾病,1986年RoberLs通过尸解资料发现本征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一种表现,其病因及易患因素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同。

本征钙化的好发部位按顺序依次为冠状动脉,二尖瓣环,主动脉瓣叶,左室乳头肌。其病理改变有:

  • 冠状动脉钙化:常见于心外膜冠状动脉,钙沉积多在内膜形成斑块,而非冠状动脉的中层。年龄65岁以上者,冠状动脉钙沉积不一定有严重的血管腔狭窄。在低龄者冠状动脉钙沉积不仅提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的存在,而且几乎均伴有血管腔狭窄。
  • 二尖瓣环钙化(MAC):多见于60岁以上老人。瓣环钙化通常肉眼看不到,实际上钙沉积的部位在二尖瓣后叶根部和瓣叶的左室面。二尖瓣后叶钙化后呈“C”形,如钙质扩展至前叶则呈“0”形。钙化范围局限者不致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倘病变广泛可以出现轻、中度的血液反流。
  • 主动脉瓣叶钙化:钙质几乎全部沉积于主动脉瓣叶的主动脉面。主动脉瓣叶钙化一般无瓣叶的融合,心室舒张时瓣叶之间能相应闭合,故一般无反流或有轻度反流,但如果钙化严重亦可发生粘连和融合,使瓣叶变硬,妨碍瓣叶移动从而产生狭窄和反流。
  • 左室乳头肌钙化:乳头肌是由冠状动脉的终末血管供血,因而冠状动脉任何部位发生病变,均可受到影响。特别是后内侧乳头肌,因只有一支动脉供血,而前外侧乳头肌则有两支血管供血。乳头肌钙化一般不引起功能障碍。

临床表现

由于钙化的部位不同,临床症状和体征亦有差异。常见症状有头晕、胸闷、心悸、气促。

  • 冠状动脉钙化:可引起心肌缺血,出现心前区憋闷、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以及猝死。
  • 二尖瓣环钙化:可产生二尖瓣轻度或巾度关团不全,心尖区可听到2-3级收缩期杂音。二尖瓣狭窄少见。钙化可向室间隔突出,导致房室阻滞或柬支阻滞。亦可有心房颤动、心房扑动、窦房结功能障碍等。
  • 主动脉瓣叶钙化:常同时合并有二尖瓣环钙化。轻度主动脉瓣叶钙化一般无临床症状,严重钙沉积可致瓣叶不能活动,导致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可有心力衰竭表现。由于主动脉根部靠近房室结和希氏束,故易致传导障碍。
  • 左室乳头肌钙化:一般无临床症状。

辅助检查

有上述临床表现者,应注意本综合征的存在,需进行下列检查:

  • 心电图:多表现为心肌缺血性ST-T改变,各种房性心律失常和传导阻滞等。少数病例有左室高电压,左心室肥厚等心电图表现。
  • 胸部X线检查:对诊断本征的敏感性较低。
  • CT检查:近年出现的多排螺旋CT检查可见冠状动脉有钙化灶,此钙化不一定显示有临床冠心病,但可能与冠状动脉狭窄有关,使症状性冠心病发病率增加。电子束CT对诊断心脏钙化有高度敏感性。
  • 超声心动图检查:对本征的诊断价值较高,可见到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增厚,反光强,提示钙化灶。重度钙化可见二尖瓣或主动脉瓣轻、中度的狭窄或血液反流,超声心动图有较准确的诊断意义。
  • 实验室检查:多数患者血浆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升高。

诊断鉴别

对因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心肌缺血、心绞痛的老年患者以及二尖瓣与主动脉瓣狭窄与关闭不全者,应注意本综合征的存在。但需与风湿性或其他炎症性瓣膜病相鉴别。老年发现心瓣膜损害,既往无心脏病史,超声心动图显示瓣膜无严重粘连,瓣体活动较好,有二尖瓣环钙化以及主动脉瓣叶的心室面和游离缘很少受累等,都是与之区别的重要依据。

治疗、预后

本征治疗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同,预防易患因素,控制高胆同酵饮食,保持血脂在正常水平。重症钙化可行激光消斑术。外科手术并发症多,死亡率高。介入治疗亦可选择,但远期疗效尚待观察。

本征预后不良。随着年龄增加病情逐渐加重。最终死于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引起的心力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