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乳腺疾病的病理 >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病理(乳腺肿瘤学 浸润性乳腺癌的病理)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病理(乳腺肿瘤学 浸润性乳腺癌的病理)

导语: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病理属于乳腺肿瘤学下的浸润性乳腺癌的病理分支内容。本篇围绕乳腺肿瘤学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病理主题,主要讲述浸润性乳腺癌,乳腺癌,浸润性微乳头状癌等方面医学知识。

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nvasive micropapillary carcinoma)罕见,占浸润性乳腺癌<2%。2003年版WHO乳腺肿瘤组织学分类的定义为:在类似脉管的间质腔隙中肿瘤细胞呈小簇状排列的浸润性癌。

1.临床表现

浸润性微乳头状癌多数患者具有可触及的肿块,偶表现为乳腺X线片中的高密度影或微钙化。

2.大体病理

与浸润性导管癌相似,但浸润性微乳头状癌平均体积要大于浸润性导管癌。

3.组织病理

该肿瘤的微乳头样细胞簇缺乏纤维血管轴心,呈桑葚样或腺管、腺泡样,位于间质的人工腔隙中(图14-17)。肿瘤细胞簇呈现出一种所谓的“极性翻转”(inside-out)现象,即细胞簇的腔面向外。据文献报道,有33%~67%的病例可出现脉管侵犯。浸润性微乳头状癌常与浸润性导管癌混合存在,到目前为止,对含有多少浸润性微乳头状癌成分才能直接诊断为浸润性微乳头癌,尚缺乏统一标准。少数情况下,浸润性微乳头状癌可与黏液腺癌同时存在,此时究竟应诊断为混合性癌还是浸润性微乳头状癌的黏液亚型,也存在争议。

图14-17 浸润性微乳头状癌,微乳头状结构,细胞核呈中级别,核仁较清楚

4.免疫组化

“极性翻转”的现象用EMA免疫组化染色可以很好体现(图14-18),表现为阳性染色定位于腺腔的外缘。文献报道中75%的浸润性微乳头状癌ER阳性,45% PR阳性,1/3的病例存在HER-2过度表达。

图14-18 浸润性微乳头状癌的EMA染色显示“极性翻转”现象

5.鉴别诊断

(1)浸润性导管癌:由于制片而导致的癌巢周围间质收缩,可形成类似于浸润性微乳头状癌的形态。此时用EMA染色观察是否存在癌细胞的“极性翻转”有助于鉴别诊断。浸润性导管癌中EMA阳性染色位于内部的腔面,而浸润性微乳头状癌位于外表面。

(2)具有微乳头形态的转移性癌:如来源于卵巢、肺、膀胱的癌,此时结合病史并仔细寻找是否存在原位癌成分,免疫组化检测有助于鉴别诊断。

6.预后

该肿瘤的生物学行为表现为高淋巴管侵犯、高淋巴结转移、高复发和远处转移。有报道对100例具有浸润性微乳头状癌结构的乳腺癌进行了研究,发现淋巴管侵犯率达69%,淋巴结转移率达84.8%。98例平均随访60.1个月,结果11.2%局部复发,38.8%远处转移,36.7%死于肿瘤。术后5年生存率为59%,10年生存率为48%。该报道认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是一种预后较差的乳腺癌。因此,无论肿瘤中浸润性微乳头状癌占多少比例,均应引起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