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蜇伤:被蜈蚣咬了怎么办?(皮肤病学 节肢动物所致皮肤病)
导语:蜈蚣蜇伤:被蜈蚣咬了怎么办?属于皮肤病学下的节肢动物所致皮肤病分支内容。本篇围绕皮肤病学 蜈蚣蜇伤:被蜈蚣咬了怎么办?主题,主要讲述蜈蚣,蜇伤等方面医学知识。
蜈蚣俗称“百足虫”,属多足纲,大蜈蚣科,常在阴暗潮湿的墙角、砖缝、阴沟、腐木、树皮、杂草丛中栖生。分布于世界各地。主要生活在热带、亚热带地区,我国多见于南方地区。
蜈蚣体扁长,长6~7cm,躯干有21节,每节有足一对,对称分布,两前足各具有一对附肢,这是一对毒肢,亦称毒爪,爪末端呈钩状,中央为管状与体内毒腺相通,当爪刺入皮肤放出毒汁,可引起皮肤损伤和全身中毒症状。
症状表现
由于蜈蚣种类不同,其所含毒液性质和毒液量的多少也不同,因此蜇伤皮肤后引起的临床症状轻重也不相同。通常是皮肤被蜇伤后于伤处发生两个淤点,继之周围皮肤出现肿胀,有灼热、剧痛和刺痒感,所属淋巴结和淋巴管发炎,轻者数日皮疹即可消退,若被大蜈蚣蜇伤,由于注入人体内的毒汁较多,除局部皮肤发生红肿或坏死外,还可出现发热、恶心、呕吐、头晕、头痛、心悸、谵语及抽搐等全身中毒症状,尤其儿童可危及生命。
诊断:根据病史和临床特点,一般不难诊断。但要和毒蛇咬伤相鉴别。两者仅从临床症状上有时不易区分,发现毒虫才易鉴别。
预防及治疗
预防被咬:对潮湿的地方如厨房、墙角、床下可洒些生石灰粉,以防止蜈蚣爬行。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工作要加强个人防护,穿长袖衣衫,戴上手套、帽子、披肩。
被蜈蚣咬了怎么办?处理方法如下:
- 发现蜇伤后立即用肥皂水冲洗患处,用吸奶器或拔火罐方法尽量吸除毒汁。局部涂搽5%~10%氨水或5%~10%小苏打溶液。也可用碱粉或酒精调成稀糊状外涂,以中和蜈蚣释放出的酸性毒汁,可达到止痛及减轻中毒症状,但伤口不宜用湿敷的办法,否则易出现水疱、糜烂或组织坏死。
- 当红肿显著、疼痛剧烈时,可在出血点或被蜇的近心端皮下注射1%盐酸吐根碱水溶液3mL,能迅速止痛,或注射0.5%~1%普鲁卡因或2%利多卡因,不仅可止痛,并能防止毒液扩散。
- 口服南通季得胜蛇药片或上海蛇药,亦可将该药用药水调成糊状,外涂患处。
- 选用中草药如鲜马齿苋或鱼腥草、蒲公英、鲜桑叶捣烂敷于患处。亦可用鲜毛猫草折断取汁涂于患处,也有人用鲜的椿树嫩叶捣烂加鸡蛋调匀涂于患处,均能达到止痛作用。
- 出现全身中毒症状时要及时抢救,及早给予抗组胺药及糖皮质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