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杆菌感染性皮肤病 > 皮肤结核的治疗(皮肤病学 皮肤结核)

皮肤结核的治疗(皮肤病学 皮肤结核)

导语:皮肤结核的治疗属于皮肤病学下的皮肤结核分支内容。本篇围绕皮肤病学 皮肤结核的治疗主题,主要讲述皮肤结核等方面医学知识。

一、口服药物治疗

治疗目的是杀灭结核杆菌,缩短临床过程,防止复发。治疗的原则应该是早期、联合、适量、规则、全程,注意药物副作用,同时配合局部治疗,如封闭治疗,局部外用药物等。一般来说不伴有内脏结核的皮肤结核患者可以按照国家结核病工作手册中推荐的初治痰液涂片阴性的肺结核患者治疗方案治疗,即先用INH0.3g/d、RFP0.45/d加上吡嗪酰胺(PZA)1.5g/d强化治疗2个月,以后再用INH和RFP以相同剂量继续治疗4个月。对于伴有内脏结核的皮肤结核患者,可按照初治痰液涂片阳性的肺结核治疗方案治疗,即在2个月强化治疗的3个药物基础上再加上乙胺丁醇0.75g/d(如不能服乙胺丁醇可以用链霉素0.75g/d代替),继续治疗阶段方案不变。对于病情特别严重伴有内脏结核的患者可按照复治痰液涂片阳性的肺结核治疗方案,即在继续治疗阶段用INH和RFP治疗6个月。该方案是目前最有效的抗结核方案。

有报道存在同时对INH和RPF耐药的结核杆菌菌株,这种耐药可原发(无已知治疗史)或继发(治疗后发生)。如果确诊为皮肤结核的病人接受4种一线药物在监督服药治疗下4~6周内病情无改善,要怀疑多药耐受的皮肤结核病。

在当前HIV和多种药物耐受结核杆菌菌株流行之时,对所有结核病患者应该做HIV检查,微生物培养和药敏试验。因为很难监测到视力损伤,儿童患者不用乙胺丁醇。

皮肤结核伴有内脏结核的病人需要检查HIV,伴HIV感染的病人应定期评价内脏和皮肤结核病情,定期做结核菌素试验和拍胸片。

治疗伴HIV感染的活动性或隐性结核杆菌感染者的方案与治疗不伴HIV感染的皮肤结核病患者相同。最主要的差别是在接受蛋白酶抑制剂或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的病人避免用RFP,一般可用利福布汀替代RFP。

在开始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时,伴HIV感染的内脏和皮肤结核病人可发生反常反应,其反应是机体对结核杆菌发生强的免疫反应所致。临床上有发热,肺部浸润恶化和淋巴结肿大。

二、外用药物治疗

局部外用抗结核药物,如外用INH粉末或用5%INH软膏、15%~20%对氨水杨酸软膏或10%链霉素软膏。

三、局部封闭治疗

可用链霉素(SM)0.2~0.4g加普鲁卡因混合病灶局部注射,每4~6天注射1次有效。也可用INH0.1-0.2g加上阿米卡星0.2~0.4g沿皮损四周对角线皮内注射,每周2次。或用INH0.1~0.2g加阿米卡星200mg交替于皮损内注射,每周1次,治疗3周。

四、手术切除

皮肤结核早期损害比较小时,可用外科手术直接切除,配合抗结核药物治疗能起到很好的效果。手术时应该注意,在皮肤损害外0.5cm处正常皮肤处切开,并达到合适的深度,以免病灶切除不干净造成复发。

五、物理疗法

X线可促进结核组织吸收,瘢痕软化。紫外线照射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降低对结核杆菌的易感性,增强机体对结核杆菌的抵抗力。此外有报道应用冷冻治疗加局部封闭及应用CO2激光配合抗结核药物治疗。

六、中药治疗

许多中药对结核杆菌有抑制及杀灭作用,并可增强抗痨药的抗结核作用,如白芨、百部、百合、茵陈、金钱草、夏枯草等,因此可用来治疗皮肤结核病。尤其对合并有肝病的患者,由于化疗药物的毒性,更适合用中医辅助治疗。中医对皮肤结核治疗根据辨证分型进行治疗,一般可归纳为下列两种:对起病快,病程短的湿毒化火、血脉淤阻型治以清热解毒利湿、活血化淤治疗。对病程较长,进展缓慢的湿毒蕴结,痰淤交阻型治以养血活血、去淤生新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