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糖尿病与口腔疾病 > 糖尿病与口腔颌面部感染(糖尿病学 糖尿病与口腔疾病)

糖尿病与口腔颌面部感染(糖尿病学 糖尿病与口腔疾病)

导语:糖尿病与口腔颌面部感染属于糖尿病学下的糖尿病与口腔疾病分支内容。本篇围绕糖尿病学 糖尿病与口腔颌面部感染主题,主要讲述糖尿病,口腔疾病等方面医学知识。

感染是微生物对宿主异常侵袭所致的微生物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机体产生防御为主的一系列全身及局部组织反应的疾患。口腔颌面部感染疾患十分普遍,是口腔颌面部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颌面部感染包括:智齿冠周炎、面颈部淋巴结炎、颜面部疖痈、颌面部间隙感染和颌骨骨髓炎等。由于感染是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并发症,如同全身其他部位的感染,口腔颌面部感染也与糖尿病之间相互影响:糖尿病患者体内的代谢紊乱,白细胞功能受损,抵抗力下降;高浓度的葡萄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繁殖生长以及糖尿病容易发生血管病变,引起血液循环障碍,易发生口腔颌面部感染;口腔颌面部感染又促使糖尿病加重,引起血糖升高,病情不易控制,重者导致发生酮症,促使病情恶化。

颌面部感染病因

颌面部感染来源包括:

  1. 牙源性:如龋齿、牙周病、冠周炎等,细菌存在于龋洞、牙周袋和冠周盲袋内,引起牙髓炎、牙周炎及冠周炎,再进一步扩散引起广泛的面部炎症;
  2. 腺源性:颌面部及颈部淋巴结炎、扁桃腺炎及涎腺炎等炎症扩散引起;
  3. 损伤性:颌面部皮肤黏膜损伤破溃,细菌或异物嵌入深部组织引起感染;
  4. 血源性: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如败血症或菌血症等通过血液循环引起感染;
  5. 继发性:颌面部的囊肿、肿瘤及血肿等引起颌面部感染;
  6. 医源性:颌面部的局麻注射、穿刺、手术等操作未按无菌原则执行。

口腔颌面部感染的临床表现

局部有红、肿、热、痛及功能障碍。全身发冷、发热及白细胞计数增加等。

一、局部表现:

  1. 发红:感染后局部组织充血,早期为动脉性的充血,色鲜红;后期为静脉性的淤血,色暗红。
  2. 肿胀:炎性渗出引起组织肿胀,早期无波动,后期形成脓肿时可有压痛和波动感,指压时脓肿表面出现可凹性水肿,并可伴有周围淋巴结肿大。
  3. 发热:动脉充血,血流量增加,局部代谢增高,局部皮温升高。
  4. 疼痛:炎性肿胀压迫神经末梢,引起疼痛,压迫时疼痛增加,周围肿大的淋巴结也伴疼痛或压痛。
  5. 功能障碍:炎性病灶内的细胞变性、坏死、肿胀、疼痛和引起功能受限。咀嚼肌群受累,出现开闭口困难。咽部受累,出现吞咽困难。口底受累,出现呼吸困难。

二、全身反应:致病菌种类及毒力可影响全身反应,轻者反应不明显,重者可有发热、发冷、头痛、心跳加快、食欲减退、恶心呕吐,严重时可出现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代谢紊乱,可以发生败血症,甚至发生感染性休克。

三、颜面部“危险三角区”的感染:由于颜面部解剖生理特点,面部静脉系统与颅内硬脑膜静脉窦相通,面部上唇、鼻周所谓“危险三角区”的疖、痈可导致海绵窦化脓性血栓性静脉炎,常伴有败血症,并引起肺脓肿,短时间发生中毒性休克。

辅助检查

  1. 血常规检查中有白细胞总数升高,白细胞分类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
  2. 糖尿病患者,血糖明显增加。
  3. 感染部位的穿刺液及细菌学检查对诊断及治疗有较重要的作用,可根据细菌学检查结果选择有效的抗菌药物。
  4. 尿常规检查中可见红、白细胞及脓细胞,尿糖明显增加。
  5. 怀疑病灶牙齿的X线检查,可查出病源牙,查找感染源,如颌骨囊肿和肿瘤。

颌面部感染诊断要点

口腔颌面部感染多位于体表,只要仔细询问病史,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及各项检查,炎症的诊断一般是不困难的。注意应进一步判断感染的来源、病原菌的种类、感染的解剖部位和范围。判断炎症发展阶段,尤其是要判断脓肿是否形成、脓肿的部位以及有无并发症;并要对糖尿病病情有充分估计,这些直接影响治疗效果。

鉴别诊断:对于颌骨内或颞下间隙和翼颌间隙等深在部位的感染及皮肤黏膜上慢性炎症和溃烂,应与恶性肿瘤、血管瘤及囊肿等继发感染相鉴别,必要时可做病理学检查以明确诊断。

颌面部感染临床治疗

诊断明确后应立即治疗,治疗包括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其原则是:增强机体的抵抗力,控制细菌的生长和炎症扩散,减轻症状和恢复功能。

局部治疗:颌面部感染局部治疗包括:热敷、理疗、外敷药物。穿刺检查有脓液时,应切开引流。牙源性的颌面感染应尽早去除病灶牙,可缩短疗程,并预防再感染。应特别注意对颜面部疖、痈的局部病灶的处理,若处理不当如搔抓、挤压等可引起感染扩散。因此,颜面部疖、痈切忌搔抓、挤压、热敷和理疗,以避免感染扩散。

全身治疗:一般性支持疗法和对症治疗。应用广谱抗生素加甲硝唑或替硝唑联用抗厌氧菌感染,监测及有效控制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