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乳腺癌术后并发症及处理 > 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术后并发症及处理(乳腺肿瘤学 乳腺癌术后并发症及处理)

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术后并发症及处理(乳腺肿瘤学 乳腺癌术后并发症及处理)

导语: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术后并发症及处理属于乳腺肿瘤学下的乳腺癌术后并发症及处理分支内容。本篇围绕乳腺肿瘤学 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术后并发症及处理主题,主要讲述淋巴结清扫术,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乳腺癌等方面医学知识。

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的常见并发症为上肢水肿。据报道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为10%~30%。接受腋窝第I、Ⅱ、Ⅲ站淋巴结全部清除者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率为37%,而接受第I、Ⅱ站淋巴结清除者发生率仅为7%。一般情况下,上肢水肿是由淋巴回流障碍或者(或合并)静脉回流障碍所引起。上肢的浅淋巴组可分为3组,即外侧组、内侧组和中间组,各组淋巴管的集中管分别伴随头静脉、贵要静脉、臂中静脉行进并汇入腋窝淋巴结。主要易损伤的脉管为腋静脉属支、头静脉等。

1.诊断标准

(1)国际淋巴学会将上肢水肿分为3级:I级,上肢呈凹陷性水肿,肢体抬高则水肿消失;Ⅲ级,上肢组织有中度纤维化,肢体抬高水肿不消失;Ⅲ级,上肢象皮肿。

(2)依据水肿程度不同可以分为3度:I度,上臂体积增加80%,肿胀明显,累及范围广,上肢活动明显受限。

2.发生原因

(1)腋窝清扫范围过大,破坏了淋巴管网,使淋巴引流不畅。传统对腋静脉周围的淋巴、脂肪解剖时常将腋血管鞘一并切除,影响了术后的淋巴回流。因此,手术时如未见有明显肿大淋巴结时,不必将腋血管鞘切除。

(2)腋窝区伤口不愈合、长期积液或并发感染,造成局部充血及纤维化瘢痕,使残留的淋巴管进一步遭到破坏并阻碍侧支循环的建立,从而造成淋巴回流受阻。

(3)术后锁骨上、下区及腋窝区的放疗引起局部水肿,结缔组织增生,局部纤维化继而引起水肿。

(4)包扎时腋窝内加压过紧,或者填充物过多,使腋静脉受压,导致静脉回流障碍。

(5)若手术切口较长,头静脉可能会被结扎,此种情况所造成的上肢水肿较难恢复。

(6)术后患侧上肢活动过晚,未能及早进行上肢功能锻炼。

3.治疗与预防措施

一旦出现上肢水肿,仅能对症治疗以减轻肿胀程度,如酌情使用利尿剂及采用康复训练,但效果不佳。因此,对于上肢水肿,最关键的是预防。

术前应充分评估手术切除的范围和腋窝淋巴结清扫的程度;对于腋窝临床阴性的早期乳腺癌患者可行前哨淋巴结活检,如前哨淋巴结无转移,则不必行腋窝淋巴结清扫;化疗及其他输液禁止在患肢进行。

术后应及早、有计划、适当地进行上肢康复功能训练,根据患者的年龄及本人身体状况,制订适宜的训练计划,同时应避免患侧上肢提拉重物。其功能锻炼的基本原则:循序渐进,以患者不感到疲劳、不产生明显疼痛为活动上限。

(1)早期体位与按摩:手术当日可用枕头抬高患肢,置于高于胸壁的水平,避免患肢长时间受压。若出现上肢水肿,则可使用弹性绷带包扎。术后6小时可以由医护人员进行按摩,具体方法:一手托住患肢手腕处,另一手的大小鱼际紧贴患侧上肢皮肤,行环形按摩,每天3次,每次15分钟;也可同时轻轻拍打患侧上肢皮肤,刺激淋巴管,促进淋巴液回流。

(2)术后康复训练:术后当日,可进行手指屈伸和握拳运动,如患侧手握弹力球。术后第2天,可进行手腕的屈伸、内外旋活动。术后第3天,可进行肘关节的屈伸运动。术后第5~6天,可进行患侧肘关节的内旋、外旋运动。拔除引流管后,患者下床活动时需用吊带将患肢托起,以免皮瓣滑动影响愈合。手术7天后,可进行肩关节的内收、外展、内旋、外旋等运动,并鼓励患者用患侧上肢完成日常自理活动。

(3)上臂的全关节活动

1)爬墙运动:患者面向墙壁站立,要求双脚脚趾尽量靠近墙壁,双手掌贴在墙壁上与肩同高。弯曲手指使手掌沿墙壁向上方移动,至上肢完全伸直,然后再沿墙壁移动手指回至起始位置。

2)转绳运动:患者面向墙壁站立,患侧手握住绳子一端,另一端固定于墙壁上,绳子固定位置以手臂水平伸展为宜,然后患肢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转动绳子。

3)滑绳运动:患者取站立位,将绳子穿过正上方的横梁或者滑轮,双手握住绳子的两端,交替拉动左右手的绳端。

4)举杠运动:患者双手平伸稍外展握住一长杠的两端,然后高举长杠过头,向头后方移动至最大幅度后,再向前移动,恢复至起始位置。

出院后需继续坚持上述康复训练至少6个月,避免患侧上肢提拉重物,避免于患侧上肢测血压、抽血、注射药物等,鼓励患者使用患侧上肢进行日常生活自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