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口腔护理学 > 口腔医学 > 拔牙后用于拔牙窝的抗感染类药物(口腔医学 智齿拔除手术)

拔牙后用于拔牙窝的抗感染类药物(口腔医学 智齿拔除手术)

导语:拔牙后用于拔牙窝的抗感染类药物属于口腔医学下的智齿拔除手术分支内容。本篇围绕口腔医学 拔牙后用于拔牙窝的抗感染类药物主题,主要讲述拔牙用药,抗感染类药物等方面医学知识。

智齿拔除的难度较大,一般要黏膜切开、去骨,才能拔除,术中损伤较大,术后的反应相对严重,可能出现术区疼痛、感染、肿胀、开口困难等并发症,影响进食、说话等。若局部或全身用药,则可在很大程度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智齿拔除术中临床药物的应用可分为四个部分:局部用药,全身用药,伴全身系统性疾病的用药和抢救用药。前两种用药主要是控制智齿拔除过程中及拔除后可能出现的常见局部并发症;后两种用药主要是涉及全身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

局部用药是指在拔牙窝的用药,因接近创伤处,局部吸收后可迅速起作用,缓释类药物也可作用较长时间,具有起效快、效果强、持续时间长等优点。但局部用药存在于拔牙窝内会影响血凝块的形成,使愈合时间延长,应慎用。因此局部用药应尽量选择疗效好、使用方便、对组织无刺激或刺激性很小而不影响拔牙创愈合的药物。

智齿拔除后,若拔牙窝处理不当,如牙片、骨片、牙石等异物和残余肉芽组织未处理干净,或在急性炎症期拔除智齿,可能会引起慢性或急性感染或干槽症,引起继发疼痛、肿胀,甚至引起间隙感染,因此智齿拔除后局部预防感染很重要。

3%过氧化氢

具有杀菌清洁作用,用其对拔牙创局部进行反复仔细擦洗,能消除厌氧环境,清除残余感染,同时在反复擦洗过程中,拔牙创骨壁及血凝块获得大量新生氧,使其抑菌、噬菌能力提高。

碘仿

又名三碘甲烷,其本身并无杀菌作用,当遇到醇、醚、脂肪和某些细菌的产物时,慢慢分解产生游离碘,从而产生杀菌作用,并使细菌产物氧化,尤其对厌氧菌杀菌作用更强。碘仿对组织无刺激作用,能减少创面的渗出物,并吸收渗出液,使创面干燥的同时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创面的愈合。碘仿与牙槽窝有一定的黏着力,可以持久地发挥其作用,对预防阻生牙拔除术后并发症是很有效的。有研究表明碘仿随时间作用逐渐增强,3天后碘仿的杀菌作用最强,10天后碘仿的作用丧失20%,这与碘仿遇渗出液缓慢释放游离碘有关。

抗生素

抗生素粉剂或膏剂可局部置于拔牙窝内,显效快,可吸收,对全身影响较小,一些缓释剂型维持作用时间也较长,对预防感染有较明显效果。可分为以下几种:

青霉素:青霉素是广谱抗生素,使用青霉素后,拔牙窝内嗜氧菌和厌氧菌均明显较少,可预防感染,且不影响拔牙创的愈合。但青霉素吸收过快,作用时间较短,局部应用预防干槽症基本无效。

四环素类:可溶性四环素可与牙槽骨结合,并可长期存在于牙槽骨中,对预防感染和干槽症效果很好。盐酸米诺环素为高效、速效、长效的半合成四环素新制剂,抗菌作用为该类中最强,其软膏缓释剂主要成分为二甲胺四环素,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高效、长效、易渗透,比四环素抗菌作用强2~4倍,遇水变硬形成一层膜,可缓慢释放药物成分,并保持局部较高浓度达7天。其商品派力奥已广泛应用于牙周病治疗中,而在牙槽外科中较少使用。

其他:如林可霉素、土霉素、红霉素等,也可局部应用预防感染,一般是以明胶海绵作为载体蘸取此类抗生素置于拔牙窝内。

甲硝唑

厌氧菌在干槽症和其他拔牙窝的感染中有重要作用,因此局部放置抗厌氧菌药物对预防感染有很大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