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口腔护理学 > 口腔医学 > 错牙合畸形的分类(口腔医学 错牙合畸形的表现和分类)

错牙合畸形的分类(口腔医学 错牙合畸形的表现和分类)

导语:错牙合畸形的分类属于口腔医学下的错牙合畸形的表现和分类分支内容。本篇围绕口腔医学 错牙合畸形的分类主题,主要讲述牙合,错牙合畸形等方面医学知识。

错牙合畸形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为了方便临床、教学及科学研究,学者们提出了众多的错牙合畸形分类法,各有其优缺点,常用的错牙合畸形分类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Angle错牙合畸形分类法

Angle错牙合畸形分类法是由现代口腔正畸学的创始人Edward H. Angle医师于1899年提出的,至今已被应用了一个多世纪,是目前国际上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错牙合畸形分类法。Angle医师认为上颌骨固定在头部颅骨上,位置恒定,上颌第一恒磨牙位于上颌骨的颧突根之下,其位置相对稳定而不易错位,因此Angle医师认为上颌第一恒磨牙是牙合的关键,各类错牙合畸形均是由于下颌或下牙弓在近远中方向的错位引起的。他以上颌第一恒磨牙为基准,将错牙合畸形分为中性错牙合、远中错牙合和近中错牙合三类。

安氏第一类错牙合——中性错牙合(Class Ⅰ, neutroclusion)

上下颌骨及上下牙弓的近远中位置关系正常,磨牙关系为中性关系,当正中牙合位时,上颌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尖咬合于下颌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沟内。此时,若口腔内全部牙齿排列整齐无错位,称之为正常牙合;若伴有其他牙有错位,称之为第一类错牙合或中性错牙合(图3-13)。

图3-13 安氏第一类错牙合——中性错牙合

第一类错牙合有多种临床表现形式,如牙列拥挤、上牙弓前突、双牙弓前突、前牙反牙合、前牙深覆牙合、前牙开牙合、后牙颊、舌向错位等。

安氏第二类错牙合——远中错牙合(Class Ⅱ, distoclusion)

上下颌骨及上下牙弓的近、远中关系不正确,下颌及下牙弓处于远中位置,磨牙关系为远中关系。

若下颌或下牙弓后退1/4个磨牙或1/2个前磨牙的距离,使上颌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尖咬合在下颌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尖,即上下颌第一恒磨牙近中颊尖尖尖相对,则称为轻度远中错牙合关系或开始远中错牙合关系;若下颌或下牙弓后退1/2个磨牙或1个前磨牙的距离,使上颌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尖咬合在下颌第二前磨牙与下颌第一恒磨牙之间,则称为完全远中错牙合关系。

1. 安氏第二类,第一分类(Class Ⅱ, division 1)磨牙为远中错牙合关系,上颌前牙唇向倾斜(图3-14)。

图3-14 安氏第二类第一分类

2. 安氏第二类,第一分类,亚类(Class Ⅱ, division 1, subdivision)磨牙一侧为远中错牙合关系,另一侧为中性牙合关系,且上颌前牙唇向倾斜(图3-15)。

图3-15 安氏第二类第一分类亚类

3. 安氏第二类,第二分类(Class Ⅱ, division 2)磨牙为远中错牙合关系,上颌前牙舌向倾斜(图3-16)。

图3-16 安氏第二类第二分类

4. 安氏第二类,第二分类,亚类(Class Ⅱ, division 2, subdivision)磨牙一侧为远中错牙合关系,另一侧为中性牙合关系,且上颌前牙舌向倾斜(图3-17)。

图3-17 安氏第二类第二分类亚类

安氏第二类第一分类的症状可表现为上颌前牙前突、前牙深覆盖、深覆牙合、开唇露齿等。安氏第二类第二分类的症状可表现为内倾型深覆牙合、面下部过短、颏唇沟较深等。

安氏第三类错牙合——近中错牙合(Class Ⅲ, mesioclusion)

上下颌骨及上下牙弓的近、远中关系不正确,下颌及下牙弓处于近中位置,磨牙关系为近中关系。

若下颌或下牙弓前移1/4个磨牙或1/2个前磨牙的距离,使上颌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尖咬合在下颌第一恒磨牙的远中颊尖,则称为轻度近中错牙合关系或开始近中错牙合关系;若下颌或下牙弓前移1/2个磨牙或1个前磨牙的距离,使上颌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尖咬合在下颌第一恒磨牙与下颌第二恒磨牙之间,则称为完全近中错牙合关系(图3-18)。

图3-18 安氏第三类错牙合——近中错牙合

安氏第三类亚类(Class Ⅲ, subdivision)磨牙一侧为近中错牙合,另一侧为中性牙合关系(图3-19)。

图3-19 安氏第三类亚类

安氏第三类错牙合的症状可表现为前牙对牙合、反牙合或开牙合、上颌后缩或下颌前突等。

Angle错牙合畸形分类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理论基础,简明扼要、通俗易懂,便于记忆和临床应用,对临床诊断和治疗设计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多年来一直是国际上公认的和使用最广泛的一种错牙合畸形的分类法。但是,此分类法也存在着不足:①Angle错牙合畸形分类法是以上颌第一恒磨牙作为基准将错牙合畸形进行分类的,而实践研究表明,上颌第一恒磨牙的位置并非绝对稳定,其位置也会发生变化,如上颌第二乳磨牙早失就会引起上颌第一恒磨牙的近中移动。②错牙合畸形的表现是三维的,应该从长、宽、高三个方面来综合考虑,但Angle错牙合畸形分类法只反映了牙合、颌、面在矢状方向的异常,而对横向关系和垂直关系没有涉及。③对于现代人来说,错牙合畸形形成的重要机制是牙量、骨量的不调,但Angle错牙合畸形分类法未将此因素反映出来。

毛燮均错牙合畸形分类法

1959年,毛燮均教授以错牙合畸形的机制、症状、矫治三者结合为基础,提出了毛燮均错牙合畸形分类法,将错牙合畸形分为了6大类,1978年又进一步加以完善,内容如下。

毛氏第Ⅰ类错牙合——牙量、骨量不调

1. 第1分类(Ⅰ1)(图3-20)

图3-20 毛氏第一类第1分类(Ⅰ1)

(1)主要机制:牙量相对大于骨量。

(2)主要症状:牙齿拥挤错位。

(3)矫治原则:扩大牙弓,推磨牙向后,减数或减径。

2. 第2分类(Ⅰ2)(图3-21)

图3-21 毛氏第一类第2分类(Ⅰ2)

(1)主要机制:牙量相对小于骨量。

(2)主要症状:有牙间隙。

(3)矫治原则:缩小牙弓或结合修复治疗。

毛氏第Ⅱ类错牙合——长度不调

1. 第1分类(Ⅱ1)——近中错牙合(图3-22)

图3-22 毛氏第二类第1分类(Ⅱ1)

(1)主要机制:上颌或上颌牙弓长度较小,或是下颌或下颌牙弓长度较大,或两者兼有。

(2)主要症状:后牙为近中错牙合,前牙为对牙合或反牙合。颏部可前突。

(3)矫治原则:矫治颌间关系。推下牙弓向后,或牵引上牙弓向前,或两者并用。

2. 第2分类(Ⅱ2)——远中错牙合(图3-23)

图3-23 毛氏第二类第2分类(Ⅱ2)

(1)主要机制:上颌或上牙弓长度较大,或是下颌或下牙弓长度较小,或两者兼有。

(2)主要症状:后牙为远中错牙合,前牙深覆盖。颏部可后缩。

(3)矫治原则:矫治颌间关系。推上牙弓向后,或牵引下牙弓向前,或两者并用。

3. 第3分类(Ⅱ3)(图3-24)

图3-24 毛氏第二类第3分类(Ⅱ3)

(1)主要机制:上颌或上牙弓前部长度较小,或是下颌或下牙弓前部长度较大,或两者兼有。

(2)主要症状:后牙中性牙合,前牙反牙合。

(3)矫治原则:矫治前牙反牙合。

4. 第4分类(Ⅱ4)(图3-25)

图3-25 毛氏第二类第4分类(Ⅱ4)

(1)主要机制:上颌或上牙弓前部长度较大,或是下颌或下牙弓前部长度较小,或两者兼有。

(2)主要症状:后牙中性牙合,前牙深覆盖。

(3)矫治原则:矫治前牙深覆盖。

5. 第5分类(Ⅱ5)(图3-26)

图3-26 毛氏第二类第5分类(Ⅱ5)

(1)主要机制:上下颌或上下牙弓长度过大。

(2)主要症状:双颌或双牙弓前突。

(3)矫治原则:减数或减径,以减少上下牙弓突度,或推上下牙弓向后。

毛氏第Ⅲ类错牙合——宽度不调

1. 第1分类(Ⅲ1)(图3-27)

图3-27 毛氏第三类第1分类(Ⅲ1)

(1)主要机制:上颌或上牙弓宽度较大,或是下颌或下牙弓宽度较小,或两者兼有。

(2)主要症状:上牙弓宽于下牙弓,后牙深覆盖或正锁牙合。

(3)矫治原则:缩小上牙弓宽度,或扩大下牙弓宽度,或两者并用。

2. 第2分类(Ⅲ2)(图3-28)

图3-28 毛氏第三类第2分类(Ⅲ2)

(1)主要机制:上颌或上牙弓宽度较小,或是下颌或下牙弓宽度较大,或两者兼有。

(2)主要症状:上牙弓窄于下牙弓,后牙对牙合、反牙合或反锁牙合。

(3)矫治原则:扩大上牙弓宽度,或缩小下牙弓宽度,或两者并用。

3. 第3分类(Ⅲ3)(图3-29)

图3-29 毛氏第三类第3分类(Ⅲ3)

(1)主要机制:上下颌或上下牙弓的宽度过小。

(2)主要症状:上下牙弓狭窄。

(3)矫治原则:扩大上下牙弓,或用肌功能训练矫治法,并加强营养及咀嚼功能,以促进颌骨及牙弓的发育。

毛氏第Ⅳ类错牙合——高度不调

1. 第1分类(Ⅳ1)(图3-30)

图3-30 毛氏第四类第1分类(Ⅳ1)

(1)主要机制:前牙牙槽过高,或后牙牙槽过低,或两者兼有。

(2)主要症状:前牙深覆牙合,可能表现面下1/3过低。

(3)矫治原则:压低前牙,或升高后牙,或两者并用。

2. 第2分类(Ⅳ2)(图3-31)

图3-31 毛氏第四类第2分类(Ⅳ2)

(1)主要机制:前牙牙槽过低,或后牙牙槽过高,或为复合机制。

(2)主要症状:前牙开牙合,可能表现面下1/3过高。

(3)矫治原则:升高前牙,或压低后牙,或两者并用,或需矫治颌骨畸形。

毛氏第Ⅴ类错牙合——个别牙齿错位(图3-32)

图3-32 毛氏第五类牙合(Ⅴ)

(1)主要机制:由局部变化所造成的个别牙齿错位,不代表牙合、颌、面的发育情况,也没有牙量、骨量的不调。

(2)主要症状:一般错位表现有舌向、唇颊向、近中、远中、高位、低位、转位、异位、斜轴等情况。有时几种情况同时出现,如:唇向低位转位等。

(3)矫治原则:按具体情况矫治处理。

毛氏第Ⅵ类错牙合——特殊类型

凡是不能归入前五类的错牙合畸形统属此类,其矫治按具体情况处理。

毛燮均教授对此分类法的临床应用作了以下补充说明。①临床记录时,错牙合畸形类别可用符号书写,如Ⅰ1、Ⅰ2、Ⅱ1、Ⅲ1……②复合错牙合类型可用加号表示,如Ⅰ1+Ⅲ1,Ⅱ1+Ⅲ1。③诊断复合错牙合类型时,应按照错牙合畸形类型的轻重缓急罗列。凡严重且必须矫治者为首要,轻微且非必须矫治者为次要。④个别牙错位且间隙不足时,应算作Ⅰ1类,而不算为Ⅴ类;个别牙错位但无拥挤存在时,则应算作Ⅴ类。⑤Ⅱ类和Ⅲ类错牙合有时是单侧的,可用符号表示,如符号“┘”表示右上侧,符号“└”表示左上侧。⑥关于究竟多少牙齿错位算为个别牙齿错位,多少牙齿错位才能代表牙合、颌、面的问题,可将一个牙弓分为3段,即前牙段和两侧的后牙段,若一段牙弓内只有1~2个牙错位,则算为个别牙齿错位,3个或3个以上的牙齿错位代表牙弓的异常。例如:1~2个前牙的反牙合,若无牙量骨量的不调,应归为Ⅴ类;若表现骨量不足,则归为Ⅰ类;3个或3个以上的前牙反牙合则归为Ⅱ类。

对毛燮均错牙合畸形分类法的评价:①此分类法将机制、症状、矫治三者相结合,不仅从形态学上分类,而且较全面地阐述了机制,还提出了大致的矫治方法或原则,对临床、教学和科研具有重要意义;②此分类法重点强调了现代人错牙合畸形的重要机制,即牙量与骨量不调;③此分类法体现了咀嚼器官的立体结构,考虑到牙合、颌、面在长、宽、高三维方向的协调。

毛燮均错牙合畸形分类法的缺点在于:分类法条目较多,初学者不易记忆;不能完全解释所有的错牙合畸形,有一定片面性。但不能忽视其对正畸学科教学、临床、科研的贡献。

(李泽 焦顺利)

思考题

1. Angle错牙合畸形分类法对错牙合畸形是如何分类的,各类主要症状有哪些?

2. Angle错牙合畸形分类法对轻度远中错牙合、完全远中错牙合是如何解释的?

3. Angle错牙合畸形分类法和毛燮均错牙合畸形分类法各有哪些优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