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基础与理论 > 血液病学 > 输血后紫癜(血液病学 输血及输血不良反应)

输血后紫癜(血液病学 输血及输血不良反应)

导语:输血后紫癜属于血液病学下的输血及输血不良反应分支内容。本篇围绕血液病学 输血后紫癜主题,主要讲述输血反应,输血,紫癜等方面医学知识。

后1周左右受血者的血小板特异抗体与供血者的血小板反应,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同时使自身血小板受到破坏,致血小板明显减少,引起严重的全身性紫斑。这种输血反应大多是妇女,与以往的妊娠或输血有关。现已知的致病血小板抗体有抗HPA1、抗HPA2等。抗体效价常于输血后7天达高峰,在1个月内消失。抗体性质多为IgG。

(一)临床表现

患者多在输血后7天左右发病。发病急剧,有明显的畏寒或寒战、高热、荨麻疹;重者可有头痛、呼吸困难、胸痛、支气管痉挛,甚至发生休克。有不同部位的出血:皮肤广泛的瘀点与瘀斑、龈血、鼻出血;重者伴黑便、血尿和阴道出血,颅内出血少见。血小板数低于10×109/L,出血时间延长。大多数患者血浆和血清中有抗血小板抗体。骨髓细胞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粒与红细胞系统无明显改变,巨核细胞正常或增多,血小板减少。血小板间接Coombs试验测定抗体是最敏感的方法。

(二)治疗

用大剂量短程泼尼松龙常可使出血减轻,3~4周后血小板上升。近年来采用血浆置换术以去除患者血循环中抗体和抗原-抗体复合物,病情可迅速改善;也有用大剂量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0. 4g/kg,5天有显著疗效。患者再输时应按血小板抗原类型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