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先天性血小板功能异常 > 其他少见的天性血小板功能异常性疾病(血液病学 先天性血小板功能异常)

其他少见的天性血小板功能异常性疾病(血液病学 先天性血小板功能异常)

导语:其他少见的天性血小板功能异常性疾病属于血液病学下的先天性血小板功能异常分支内容。本篇围绕血液病学 其他少见的天性血小板功能异常性疾病主题,主要讲述血小板,血小板功能异常等方面医学知识。

(一)Quebec血小板病

本病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发病机制未明,可能与导致血小板α颗粒内大多数蛋白质降解有关的缺陷相关。患者血小板α颗粒内多聚素(multimerin)异常而导致血小板内凝血因子Ⅴ(FⅤ活性降低及释放障碍)。

(二)Montreal血小板综合征

本病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特点为严重血小板减少,巨大血小板,自发性血小板聚集,出血症状。本病血小板膜存在内在缺陷,自发性血小板聚集为其特征。

(三)巨大血小板伴二尖瓣功能不全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特点为:血小板减少,大血小板,轻度出血症状,突出特点为伴有二尖瓣功能不全。

(四)血小板减少伴桡骨缺损(thrombocytopenia with absent radus,TAR)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由于有骨骼异常,因此出生时易被发现。

临床表现:双侧桡骨缺损,但其他骨骼异常也常见,许多患者有尺骨缺损或异常,肱骨和足部骨骼异常。1/3患者存在先天性心脏异常,多为法洛四联症和房间隔缺损。可对牛奶产生过敏反应而出现胃肠道症状。

(五)Hermansky- Pudlak综合征

本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已确定的致病基因为HPS1和ADTB3A。HPS1基因的缺陷已发现十余种突变,包括缺失、插入、剪接位点突变等,如外显子15的16bp重复,T322C,T322delC,S396delC等。ADTB3A基因的突变有391~410位的12个氨基酸缺失,L580R等。

临床主要表现为眼与皮白化病。血小板计数正常或增高,但血小板由于缺乏致密颗粒而功能异常,皮肤黏膜出血,出血时间延长。血小板贮存池缺乏,典型者40多岁出现肺纤维化。

(六)Chediak- Higashi综合征

Chediak- Higashi综合征(CHS)的致病基因为LYST(lysosome trafficking regulator),位于染色体1q42,表达于所有细胞。LYST蛋白参与囊泡转运,内体和溶酶体相关蛋白的分选(sort),介导膜融合。LYST的突变影响脂相关蛋白的转运,LYST突变导致的蛋白激酶C活性下降,后者与免疫功能受损有关。

临床表现为黏膜出血,易感染,不同程度的白化病,易反复感染,周围或脑神经病变,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约85%的患者在发病几个月至数年后,进入加速期,表现为发热,贫血,中性粒细胞细胞减少,偶尔有血小板减少,肝脾肿大,淋巴结病,黄疸,细胞免疫功能受损等。全血细胞减少的原因是巨脾和溶血。肝功能异常和血小板减少可致凝血系统异常。实验室检查为血小板贮存池缺陷,肾上腺素等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第二波减少或缺乏。中性粒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内有大的颗粒,直径可达4μm。

(七)血小板激动剂受体及信号传导缺陷

主要为血栓烷合成及受体异常,包括血栓烷合酶缺陷、环氧化酶(PGH2合酶1)缺陷与血栓烷A2 (TXA2)受体突变。临床表现为出血倾向以及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缺陷。

(八)GATA- 1相关的血小板减少伴红细胞生成异常

本病为新发现的一种疾病。致病基因为GATA-1,位于X染色体p11. 23,呈伴性隐性遗传。患者的血小板减少,体积增大,血小板功能障碍;红细胞形态异常并可伴有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