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淋巴细胞的发育与分化 > B细胞免疫反应中的信号传导(血液病学 淋巴细胞的发育与分化)

B细胞免疫反应中的信号传导(血液病学 淋巴细胞的发育与分化)

导语:B细胞免疫反应中的信号传导属于血液病学下的淋巴细胞的发育与分化分支内容。本篇围绕血液病学 B细胞免疫反应中的信号传导主题,主要讲述免疫反应,B淋巴细胞,淋巴细胞等方面医学知识。

B细胞抗原受体复合物传递信号

B淋巴细胞的表面免疫球蛋白可与几种成分形成复合物:识别结构(mIg)和一个转换结构(Igαβ两个多肽链的异二聚体)称为B细胞抗原受体复合物(BCR)。BCR通过与抗原结合特异性地识别抗原。膜IgM两个重链的胞质内部分仅由三个氨基酸组成,因而不适合于信号传导。B细胞表面另外两个多肽链Igα和Igβ,分别具有61个和48个胞质内残基,与IgM有一定关系。编码二者的基因分别称为mb1和B29。它们的胞质内蛋白部分带有26个残基一种由6个保守氨基酸(酪氨酸和负电荷氨基酸)的序列组成的重复基序(motif)。这个重复基序被命名为抗原受体同源重复序列1(ARH1),或称为抗原受体激活重复基序。在其他链如CD3链的γ、δ 和ξ上也发现有同样的重复序列,目前称之为免疫受体酪氨酸激活重复基序或ITAM。

胞质内Cμ的跨膜区需要结合Igα/Igβ异二聚体,跨膜区是种族和同种间免疫球蛋白分子的高度保守部分。这个高度保守的氨基酸序列并非全部为疏水性,而是包含有数个亲水残基。这种天然的二歧性分子再次提示,mIg会与其他蛋白形成复合物。

mb1和B29基因仅仅在B细胞中具有活性,在V基因装配之前即有表达。骨髓瘤细胞中仅有B29表达,不表达mb1,因此骨髓瘤浆细胞不表达IgM。而IgM与Igαβ异二聚体的完全装配需表面IgM的表达。BCR与蛋白酪氨酸激酶(PTK)的Src家族联系密切,包括fgn,tal,ck,lyn,blk,并且与syk相关。静止状态下,PTK主要通过Igα链N端的10个氨基酸与Igβ的非磷酸化的ARH1结合。抗原结合或BCR交联后,激活了H链相关的P72 syk,导致Src家族膜的募集反应,酪氨酸残基上的ITAM重复序列的磷酸化。这是BCR配体的最早期反应。这一过程在信号传导中至关重要,如果相应的一些位点发生突变,可以阻滞信号的传导。ITAM磷酸化可使Src PTK重新调节,SH2区替代V端与BCR结合,继而发生其他含有SH2的蛋白与BCR的结合。

BCR激活B细胞的一个重要特征是酪氨酸激酶有多样性,可以激活不同的下游通路,下游至少有三种途径。第一个途径,4,5二磷酸磷脂酰肌醇特异性的磷脂酶C(phosphatidylinositol 4,5 biphosphate specific phospholipase C,PLCγ)的激活,引起肌醇1,4,5三磷酸和二酰甘油(DAG)的水解。水解分子作为第2信使,释放细胞内储存的钙离子,并且分别激活蛋白激酶C。第二个途径为低分子量G蛋白P21ras激活微管相关蛋白激酶2(MAPK),MAPK使Cjun磷酸化。第三个途径是磷脂酰肌醇3(PI3)激酶的激活,PI3是磷酸化肌醇磷脂的肌醇环的酶。总之,信号的传导通过BCR启动,大量的酪氨酸激酶激活,通过各种途径,酪氨酸激酶刺激丝氨酸/苏氨酸激酶调节基因转录。这种形式似乎在受体介导的信号传递中是很常见的。

B细胞信号传递辅助结构

细胞表面还有许多分子参与了B细胞信号传递。受体复合物CD19/TAPA激活CD19相关PTK,引起CD10重复序列上的酪氨酸残基的磷酸化。结果形成较强的PI3激酶的SH2结合点,PI3激酶可产生磷酸肌醇。有些Src PTK通过磷酸化酪氨酸非依赖机制与PI3激酶结合。PLC激活产生DAG,DAG可激活PKC和1,4,5三磷酸,从而使细胞内钙离子增加。交联的BCR可使酪氨酸残基上的CD22快速磷酸化,在CD22磷酸化尾部重新出现P72 syk。因为P72 syk是BCR结合到120kD磷酸蛋白而激活PLC1的基础。BCR的信号扩增包括了BCR、lyn、PP120、PLCγ1/2的激活,发生肌醇磷脂的水解及形成第二信使。

B细胞信号传递受到一些细胞因子的影响,包括:

一、白细胞介素4(IL-4)

IL-4作用于B淋巴细胞,引起这些细胞强烈的再反应。IL-4结合到跨膜受体导致与其他蛋白的交联,称之为共同γ链蛋白(γc)。γc突变可导致X连锁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症(X linked severe combined immunodeficiency,XSCID),一种细胞和体液免疫严重抑制的遗传性疾病。结合了IL-4后,引起170kD的称为4PS的底物的磷酸化,这一过程非常精确,因为除了IL- 13可磷酸化一个相似的底物外,没有其他细胞因子具有相同的功能。

二、白细胞介素5(IL- 5)

IL- 5R的α链是具有415个氨基酸的Ⅰ型膜蛋白,它的细胞外部分包括3种Ⅲ型纤维结合素区域,而胞质区不含酪氨酸激酶的序列而与部分β光影蛋白的肌动蛋白结合区有同源性。它还包括一个富含脯氨酸的高度保守的区域,与其他细胞因子受体(如IL- 3,GM- CSF)类似。第2个β链对于信号传导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与IL-5的结合无关。膜近侧区含有一个保守的box1/ box2重复序列,负责与JAK激酶的反应,而远侧区负责ras相关途径的激活。IL- 5的这一信号传递途径包括酪氨酸磷酸化,如PI3激酶、Var和Shc蛋白,后两者激活ras途径。

三、白细胞介素6(IL-6)

也称为B细胞刺激因子2,是一种多效细胞因子,与B细胞的终末分化相关。与IL-6R有关的是一个被称为gp130的蛋白,是IL-6结合IL-6R后形成的二聚体。gp130蛋白与其他细胞因子受体共同启动信号传导途径。gp130的同源二聚体引起JAK激酶的活化与gp130膜近侧区的box1相关。由此引起gp130(box3)的远侧部分上的酪氨酸的磷酸化,与STAT3转录因子的SH2区的结合。STAT3是急性期反应因子或称APRF,JAK激酶通过磷酸化激活STAT3。另外一个gp130信号传导的核靶目标是带有亮氨酸拉链结构重复序列的NF IL-6转录因子。IL-6和其他细胞因子作用于肝细胞和单核细胞后,可以产生这一因子,并且调节IL-6诱导基因的表达。NF IL-6有一个MAP激酶共同序列,提示它是通过这一激酶而活化的。这一途径是ras依赖性的。总之,gp130同源二聚体诱发2个信号传递途径:一个涉及JAK激酶和STAT3;另一个与P21 ras MAP激酶和NF IL-6有关。

B细胞激活的刺激剂

有些物质能够不依赖抗原特异性激活B淋巴细胞。所有的B细胞克隆都对这些物质反应。因此,这些物质被称为多克隆B细胞激活因子(polyclonal B cell activators,PBA)。PBA基本是一些细菌和病毒微生物成分,包括LPS、PPD、葡萄球菌A蛋白、链球菌溶血素O、肺炎球菌Ⅲ型多糖、来源于诺卡菌属的一种水溶性抗原和EBV等。其他常用的PBA还有葡聚糖、聚乙烯比咯烷酮(PVP)、有毒植物提取液、商陆素(PWM)等。根据PBA对T细胞的需求可将PBA分为两组:一些类似PWM的是T细胞依赖性的,另外一些类似EBV的,是T细胞非依赖性的。虽然一些PBA发挥功能必须有适当数量的吞噬细胞(辅助细胞),但是如果数量过大,它们会发挥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