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公藤对精子的影响(男科学 药物对精子的影响)
雷公藤(tripterigium wilfordii hook,GTW)又名莽草,是我国的一种中草药。长期以来人们在治疗各种自身免疫性和过敏性疾病的过程中,就认识到该药有生殖毒性,并把它看做一种不良反应。但近年来,由于其对男性抗生育的作用而受到了我国计划生育工作者和世界卫生组织的高度重视,并对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实验研究工作。研究结果表明,该药是一种影响精子活力的药物。
雷公藤的性质
雷公藤中有效药物成分是雷公藤多甙(glyside of 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GTW)。近20余年来,科学工作者从雷公藤中提取分离出了100多种化学成分,其中已证实具有抗生育作用的除雷公藤多甙外,还有雷公藤单体、雷公藤甲素等。其作用机制基本相同,但各有偏重。雷公藤单体(tripchlorolide)的抗生育效价是GTW的200倍;单体的抗生育作用比棉酚强数10倍,而对睾丸支持细胞和间质细胞的杀伤作用仅为棉酚的1/13~1/16,因此诱发不可逆性不育的可能性较低。
雷公藤的作用机制及对精子的影响
雷公藤的主要作用部位在睾丸的生精上皮和附睾精子,靶细胞是精子细胞。雷公藤可以抑制睾丸生精上皮的生精过程并影响附睾内精子的成熟,其中对附睾内精子的作用是主要的。雷公藤对精子的影响呈剂量反应关系,并且与精子细胞的发育阶段有关。精子细胞和精子对雷公藤最为敏感,最终也可累及精原细胞。
实验发现大鼠用药后开始出现精子数量减少,并有畸形精子出现;睾丸组织在光镜下表现为生精细胞脱落,精子畸形率增加等;电镜显示精子细胞和精子膜结构消失,鞭毛尾部中段轴丝紊乱,线粒体肿胀、空泡样变、破坏等,精子核基质浓缩。其后精子浓度显著下降。这种精子数量和浓度的下降可能与雷公藤多甙可以导致精原干细胞过度凋亡进而影响精子的发生有关。
另有研究发现大鼠精子细胞和精母细胞对雷公藤多甙较敏感。应用雷公藤多甙后这两种细胞损伤出现最早,且破坏程度最重。精子细胞和精母细胞受损后表现为睾丸生精小管精子细胞在向长形精子转变过程中受阻,最终产生圆形头部精子。在精子细胞变形的过程中,晚期精子细胞碱性核蛋白替代和转换均受明显抑制。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可出现生精小管严重萎缩,部分生精小管生精细胞完全丧失,为不可逆性。
长期用药后雷公藤可影响间质细胞功能,导致血T水平下降。童建孙等在垂体细胞培养液中加入雷藤氯内酯醇后发现,低剂量雷藤氯内酯醇并不影响垂体细胞培养液中LH的含量,但高剂量雷藤氯内酯醇却可降低垂体释放LH的能力,且有剂量依赖关系。而在动物实验[用40g/(kg•d)灌服大鼠,每周6d共6周]中却显示大鼠血清和垂体匀浆中的LH含量与对照无显著性差异。因此,有可能雷公藤通过抑制LH,影响T的释放。
亢继文等对19例中药雷公藤服用者精子、精浆中乳酸脱氢酶(LDH)及其同工酶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患者服用雷公藤后精液质量明显下降:初期精子活力降低,后期除精子计数减少、精子活力降低外,精液中出现了大量圆核生精细胞;并且,服药后以单位数量精子表示的LDH活性在精子、精浆中均有明显升高。另有报道显示,患者服用雷公藤糖浆也可产生生殖毒性。此外,动物研究发现,用中剂量雷公藤甲素(50μg/kg)对SD大鼠连续灌胃50d后,可以使大鼠附睾中唾液酸和肉碱含量明显下降。唾液酸可以抑制精子之间的相互凝集,同时对维持精子尤其是顶体区的细胞膜的稳定性和完整性发挥重要作用。肉碱在精子线粒体的脂肪酸β-氧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当附睾中肉碱含量下降时,可以影响ATP的合成,进而影响精子的运动。因此,当雷公藤甲素应用达到一定剂量后,可以使附睾的内环境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不仅可以抑制唾液酸的分泌,影响精子的成熟。而且可以抑制附睾上皮对肉碱的摄取,从而妨碍附睾精子成熟过程中的能量代谢与精子运动的发育。当雷公藤甲素的剂量继续加大到100μg/kg时,SD大鼠的附睾可以出现明显萎缩,体积变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