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导论 > 知识社会学理论在毒品问题研究中的运用(禁戒毒品 导论)

知识社会学理论在毒品问题研究中的运用(禁戒毒品 导论)

导语:知识社会学理论在毒品问题研究中的运用属于禁戒毒品下的导论分支内容。本篇围绕禁戒毒品 知识社会学理论在毒品问题研究中的运用主题,主要讲述新型合成毒品,毒品等方面医学知识。

知识社会学是关于知识的起源、变迁、演化、影响和历史宏观背景、微观背景的关系的研究方法,主要研究思想、意识形态与社会群体、文化制度、历史情境、时代精神、民族文化心理等社会文化之间的联系,或者说是研究这些社会文化因素如何影响思想和意识形态的产生和发展。知识社会学研究最初可见于社会学家M.韦伯论宗教与社会现象的关系、W.桑巴特论资本主义发展与社会现象的联系。该学科名称最早由德国学者舍勒(Max Scheler)《知识社会学问题》(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提出,书中提出了社会关系、社会语境对知识的影响。德国社会学家曼海姆(K.Karl Mannheim)也是知识社会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之一,1925年提交给海德堡大学的教授资格论文《保守主义》(译林出版社2002年版)是知识社会学的典范之作,强调人的意识不可避免地依赖于人的社会地位,知识社会学的任务就是对思想的形成、发展、变化及各种观念的相互依赖关系进行有控制的经验研究,找出意识形态与社会群体的联系,然后由经验研究上升到认识论高度,探讨思想意识反映社会存在的真实程度,确定思想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关系及其结构,建立起检验知识或思想的正确标准。知识社会学所涉及的主要问题是知识或思想存在的基础、知识或思想存在的形态和存在的关系。当代大规模的知识生产和传播,形成一种知识密集的社会,社会学愈来愈重视知识在社会发展、变迁中的地位和作用,于是涉及知识、思想与社会政策的制定、实施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

知识社会学研究思路早已在国外毒品研究中广泛采用,如美国戴维·F.马斯托著《美国禁毒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英国罗伊·波特米库拉什泰希主编《历史上的药物与毒品》(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美国戴维·考特莱特著《上瘾五百年:毒品与现代世界的形成》(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等。这些著作都采用了知识社会学思路,将禁毒、毒品放在整个社会的背景下考察,考察毒品与治理、权力、政治等知识的互动关系。这种研究范式具有很强的启发性,以《美国禁毒史》为例,作者研究了国际与国内毒品管制的互动,三权分立体制下的毒品管制政策,地方、州与联邦在毒品管制上的合作与冲突,毒品管制的司法惩治模式与医学模式,麻醉品管制的动力。尤其是集中研究美国毒品和毒品政策的历史变迁,以麻醉品管制的历时性发展为理路,全面再现了20世纪美国管制成瘾性麻醉品的历史,把麻醉品管制的演变放在历史的语境中进行多方面的考量,揭示出这一政治行为深层的社会、文化、经济根源。作者特别注重从国际视域、联邦体制、政府机构间的合作与冲突中考察美国毒品管制政策和理念的变迁,充分利用了历史学、社会学、医学、政治学等视角进行交叉研究。

应该说,这种研究视角在美国是比较普遍的,史蒂文·贝伦科(Steven Belenko)的《美国毒品和毒品政策文献史》(格林伍德出版社2000年版,尚未有中译本)也是这种视角,其特点之一就是把毒品问题和毒品政策的变迁相结合进行研究。这种把两者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的方法规避了毒品问题和毒品政策相分离的研究倾向,从而开创性地从毒品问题本身出发来研究毒品政策的演变(16)

将知识社会学运用到毒品犯罪研究之中,有一个理论假设:这就是把毒品(或毒品犯罪)视为社会中的“知识”,因此就不只是一个单纯的法律问题而是被社会建构出来的知识。人们对这种知识的认识是受着上至社会政治制度、下至每个人社会经历因素的影响,而这种认识直接决定了人们对毒品(或毒品犯罪)的社会评价乃至刑事政策的运用。总之,就是寻找影响毒品(或毒品犯罪)这种“知识”建构背后的因素,从而进一步思考毒品刑事政策的正当性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