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男科病症诊疗标准 > 附睾炎的中医诊断标准(男科学 附睾炎)

附睾炎的中医诊断标准(男科学 附睾炎)

导语:附睾炎的中医诊断标准属于男科学下的附睾炎分支内容。本篇围绕男科学 附睾炎的中医诊断标准主题,主要讲述附睾炎等方面医学知识。

中医诊断

子痈是由湿热下注厥阴之络,致气血凝滞而成。以阴囊胀痛下垂,睾丸肿胀疼痛为特征。

急性子痈:起病急骤,初起仅感一侧睾丸或附睾胀痛和下坠感,迅速出现肿胀和疼痛。波及子系时,子系呈条索状肿硬疼痛;波及阴囊时,阴囊红肿灼热。化脓时阴囊皮肤紧张光亮,睾丸或附睾肿大,压痛明显。伴有恶寒发热,头痛,口渴,恶心,小便短赤。或有小便刺痛,痛引少腹等症状。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慢性子痈:多有急性子痈病史,或开始即为慢性,可有急性发作。附睾硬结,子系亦可同时粗肿,有不同程度疼痛,或重坠感。本病无阴囊壁粘连,与窦道、输精管也不呈串珠状,可与子痰(附睾结核)区别。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子痈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ZY/T001.1-94.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中医男科诊断治疗学》(曹开镛.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7)制定。

辨证要点:辨阴阳,一般而言,急性子痈多属实证、热证,属阳;慢性子痈多为虚证或本虚标实证,多属阴证。发病突然,病程短,阴囊局部疼痛较重与红肿,舌红,苔黄腻者,为湿热毒邪内侵;发病缓慢,睾丸坠胀或坠痛,附睾肿大,舌淡或有瘀点,脉弦者,多为肝气郁结,血脉瘀阻;睾丸疼痛不明显,附睾肿大,质地较硬,舌有瘀斑,苔白腻,脉弦滑者,多为痰瘀交阻;如局部溃破,流出脓液稠厚,表明正气充盛;如脓液清稀,多属气血亏虚。

辨证标准

急性子痈:

  1. 湿热下注证:多见于成人。主症 :①睾丸或附睾肿大疼痛;②阴囊皮肤红肿,皱纹消失,焮热疼痛,脓肿形成时,按之应指;③舌苔黄腻,脉滑数。次症:①恶寒发热;②少腹抽痛。
  2. 瘟毒下注证:多见于儿童。多因患痄腮并发(又称卵子瘟)。主症 :①睾丸肿大疼痛;②苔黄,脉数。次症:①恶寒发热;②一般不会化脓。

慢性子痈:

  1. 气滞痰凝证:主症:①附睾结节,子系粗肿;②触痛轻微,牵引少腹不适。次症:①一般无全身症状;②苔薄腻,脉滑。
  2. 阳虚寒凝证:主症:①附睾结节,子系粗肿,无触痛感;②阴囊寒冷。次症:①可有腰酸,阳痿,遗精;②舌质淡或有齿痕,脉沉或细。

凡具备主症与次症1项者可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