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西医男科病临床手册 > 阴囊毛囊炎的诊断及治疗(男科学 阴囊疾病)

阴囊毛囊炎的诊断及治疗(男科学 阴囊疾病)

导语:阴囊毛囊炎的诊断及治疗属于男科学下的阴囊疾病分支内容。本篇围绕男科学 阴囊毛囊炎的诊断及治疗主题,主要讲述阴囊,毛囊炎等方面医学知识。

阴囊毛囊炎系由金黄色葡萄球菌侵犯毛囊引起的毛囊及毛囊周围的化脓性炎症性皮肤病。阴囊毛囊炎相当于中医的“疖病”。

临床诊断

辨病诊断

症状与体征:成人多见。初起为粟粒大毛囊性炎性丘疹,逐渐形成脓疱,中心有毛囊贯穿,周围有炎性红晕,大多分批发生,互不融合。自觉轻度痒痛。脓疱破溃后,可排出少量脓血,形成黄痂,痂脱即愈,一般不留瘢痕。但易复发,常绵延数周至数月之久。其毛囊炎愈后形成点状或小片瘢痕者,称秃发性毛囊炎。愈后留瘢痕疙瘩状硬结者,称为硬结性毛囊炎。

实验室检查:当阴囊毛囊炎伴继发感染者,可见血中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辨证诊断

湿毒蕴结型:

  1. 临床表现:阴囊毛囊炎初起局部皮肤潮红,继而发生散在或密集的毛囊性小脓疱,突起根浅,周围红晕明显,或伴有口干,大便不爽,尿赤。舌红,苔黄,脉滑数。
  2. 辨证要点:阴囊皮肤出现生米粒样丘疹,色红,肿痛,伴大便不爽,尿赤。舌红,苔黄,脉滑数。

正虚邪恋型:

  1. 临床表现:阴囊毛囊炎皮疹色泽暗淡,肿势不甚,或见脓疱、结痂性损害,多兼有小疖,伴体弱乏力,面色无华。舌淡,苔薄,脉细。
  2. 辨证要点:阴囊毛囊炎反复发作,疹色暗,肿势不甚,有结痂性损害,乏力,面色无华。舌淡,脉沉细。

鉴别诊断

痈:痈的表面有多个蜂窝状脓栓,局部红肿显著,疼痛剧烈,全身症状明显。而阴囊毛囊炎仅出现潜在毛囊性炎性丘疹或小脓疱,全身症状不明显。

阴囊皮炎:阴囊皮炎以剧痒和阴囊皮肤苔藓样变为主要特点,而阴囊毛囊炎是以阴囊皮肤化脓性感染为主要临床特征,故二者不难鉴别。

阴囊湿疹:阴囊湿疹在搔抓后可继发感染,有时难与阴囊毛囊炎区别,但前者起病原因不明,剧痒难耐,皮损呈浸润性片状融合,而阴囊毛囊炎病因明确,伴轻度疼痛,皮损大多分批发生,互不融合,二者有本质的区别。

治疗

提高临床疗效的思路提示

重体征,明确诊断:本病初起见阴囊散发或簇生红色丘疹,大小如针头或米粒,顶端易化脓破溃,干燥后结痂脱落。皮损处常留有色素沉着,自觉症状不明显或伴轻度痒痛。应抓住特征,区别于他病,及时诊治,预防感染,提高疗效。

辨虚实,定病性:本病初发为湿热毒邪郁蒸于肾囊肌肤,致血脉阻滞而发病,病属实证。病久不愈,或反复发作,邪毒不去,正气受损,以致正虚邪恋,病属虚证或虚实夹杂。

中医内治法

1)湿毒蕴结型

  1. 治法:清热化湿,活血解毒。
  2. 方药:蜂房散加减。
  3. 蜂房15g,升麻10g,土贝母10g,紫花地丁20g,金银花25g,蒲公英25g,泽泻15g,赤茯苓15g,赤芍15g,川牛膝15g,藿香12g(后下),佩兰12g(后下)。

2)正虚邪恋型

  1. 治法:扶正托毒。
  2. 方药:透脓散加味。
  3. 黄芪30g,当归20g,川芎10g,穿山甲10g,皂角刺10g,连翘15g,党参20g,白术15g,茯苓15g,甘草3g。

中医外治法

针刺及放血疗法:取身柱、灵台、合谷、委中等穴位,先用针刺,施泻法,留针15分钟,后用三棱针放血。间隔2天1次,10次为1疗程。

耳后三脉络点刺放血疗法:在患者双耳后侧耳郭上取三条脉络放血,同时在病灶周围环形围绕点刺放血,病情严重者在大椎穴处以三棱针点刺3~4针放血。如出血较少,可在针刺后用手指挤压出血。该疗法具有通经活络、开窍泻热、消肿止痛等作用,可用于各种实证、热证、瘀血和经络瘀滞性疼痛等。

西医治疗

内服药:症状重者,可酌情给予抗生素、磺胺类制剂。同时予大量维生素B。反复发作、病程迁延者,可内服异烟肼0.1~0.2g,每日3次,持续1~2个月,有一定疗效,亦可选用自家疫苗或多价葡萄球菌疫苗及葡萄球菌类毒素注射或自血疗法。

局部用药:局部用药以止痒、杀菌、消炎、保护皮肤为原则。常用5%~10%硫黄和1%樟脑炉甘石水粉剂及5%樟脑扑粉等,或用其他抗菌软膏,如10%鱼石脂软膏、1%新霉素软膏或复方新霉素软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