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糖尿病学 > 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优势与特色(糖尿病学 糖尿病的中医药治疗研究)

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优势与特色(糖尿病学 糖尿病的中医药治疗研究)

导语: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优势与特色属于糖尿病学下的糖尿病的中医药治疗研究分支内容。本篇围绕糖尿病学 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优势与特色主题,主要讲述糖尿病,中医治疗糖尿病等方面医学知识。

众多临床文献古籍证实中医药在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等各个阶段具有调节血糖,改善临床症状、体质因素和对慢性并发症的综合防治作用。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的同道们总结了近20年中医药的研究现状,在第9次中华中医药学会年会(2006年9月)上明确指出了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优势与特色。

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优势

调节血糖

目前糖尿病的治疗西药是主导,如何减少西药用量和种类,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增加控制血糖的效果,是中医临床医生的工作之一。临床常遇到一些患者,虽药物剂量和种类不断调整,血糖仍然不能控制,除了常见的药物因素(如继发性磺脲类药物失效等)、饮食因素(如饮食控制不严格或结构不合理等)、运动因素(如疾病等原因致运动量不足)以外,尚可找到一些严重干扰降糖的诱因,如失眠、便秘、情绪波动、月经不调、感染等。一旦找到,给予恰当的针对性治疗及处理,血糖往往能够下降,降糖药物剂量和种类也可随之减少。并且有些中药既可以使高血糖降下来,又可使低血糖恢复正常,没有造成低血糖的危险,中西医结合控制血糖,可增强血糖控制的效果。

改善临床症状和体质,提高生活质量

中医治病强调阴阳整体调节。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使用中药,可以明显改善症状,并对人体内分泌代谢功能起到双向调节、维持内环境平衡的作用。运用具有中医特色的个体化治疗是我们提高临床疗效的一大法宝。采取不同的治法和方药,因人而异的治疗可以明显改善不同患者的不同症状。根据糖尿病患者的不同体质,如痰湿体质、痰浊体质、湿热体质、瘀血体质等,辨证施治,改善患者体质,从根本上改良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发生的“土壤”。

防治糖尿病并发症

  1.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DN):病机上多立足于气阴两虚,涉及脏腑以肝、脾、肾为主,瘀血贯穿全程。临床上多根据益气养阴,活血化瘀通络,健脾滋肝补肾等方法采用专方专药、成药、单味药等进行治疗。中医药治疗各期DN不仅能改善临床症状,亦在临床实验室指标上体现了其疗效。
  2.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DR的主要病机由阴虚燥热、气阴两虚进而演化为阴阳两虚,同时瘀血证贯穿始终且渐趋严重化,其中气阴两虚、瘀血阻滞为多数患者及主要阶段证型,以此认识为基础指导的专方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中医药治疗DR的疗效主要体现在提高DR患者的视力,延缓DR的发生、发展,促进眼底出血、渗出、水肿的吸收等方面。
  3.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如糖尿病胃轻瘫是由糖尿病性自主神经病变所导致的胃动力障碍,中医学认为其主要病机为脾胃气机升降失常,气滞血瘀等,应用中药和针灸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显示出一定的优势。
  4.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足:病因病机多认为是气阴两虚、瘀血痰浊痹阻脉络,又感受湿热邪毒而发。临床上多以辨证论治为原则,益气养阴、活血化瘀通络为主要方法,特别是运用内外并治,局部治疗结合全身综合疗法后,大大降低了糖尿病足的截肢率和致残率。

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特色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方法丰富,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提供了较多的选择余地,并且除中药外还有针灸、按摩、理疗、气功、心理疗法等治疗方法,因此治疗方法的多样性和个体化是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主要特色,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针灸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采用毫针、针灸并用、针药结合、穴位注射、穴位贴敷、埋线等疗法治疗糖尿病本病及其并发症(如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针灸刺激可影响下丘脑神经核团、改善胰岛素抵抗及胰岛功能等从而有一定的降糖功效,而其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则主要通过调节脂代谢,加快血液流速,改善微循环,从而改善了周围神经的供血供氧,促进受损神经的修复。针灸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取得的效果引起广泛关注,其整体调节,安全无害的优点越来越被广大糖尿病患所接受。

二、熏蒸外洗治疗糖尿病足:采用温经活血通络,清热解毒等作用的中药煎汤外洗、浸泡、熏蒸治疗糖尿病足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一大特色。

三、基于中医药性理论的饮食治疗:中医学认为基于药性理论的平衡观是糖尿病食疗的基础,采用辨证施食,根据“医食同源”,“药食同源”,选择相应的药膳,取得较好的疗效。中药食疗可以改善机体的不良代谢状况,对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及血脂有较好的调节作用。现代医学认为平衡膳食是糖尿病饮食疗法的基础,西医饮食疗法注重分析食物的营养成分,侧重于食物物质方面的“共性”;而中医饮食疗法强调辨证论治,注重食物的功能“个性”,选用不同的食物“以平为期”。

四、运用太极、气功、八段锦等养生运动疗法,心身同治:在糖尿病的防治上,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提出糖尿病患者应“先行一百二十步,多者千步,然后食。”王焘云:“消渴病人不欲饱食而卧,终日久坐……人欲小劳,但不可强所不能堪耳。”适度的活动对防治糖尿病有积极的作用。在运动形式上,通常采用太极拳、太极剑、保健气功等传统健身法,这是根据中医的阴阳、五行和经络脏腑学说,以及相应的导引、行气、存思、内丹技术建立的“动中求静,静中求动”协调身心的演练功法。与强化生活方式干预相比,中医运动养生法在我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而且更简单易行,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推广价值。

因此,可以看到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具有整体调理,综合治疗,稳效低毒,注重个体化,辨证灵活,多靶点、多途径的特点,并且能有效防治并发症,改善相关指标(血脂、血黏度、微循环、抗氧化等),有其独特的优势和广阔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