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实验室的管理 > 微生物 > 乙酰转移酶AAC(6′)的底物谱和主要的亚型有哪些?(微生物 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

乙酰转移酶AAC(6′)的底物谱和主要的亚型有哪些?(微生物 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

导语:乙酰转移酶AAC(6′)的底物谱和主要的亚型有哪些?属于微生物下的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分支内容。本篇围绕微生物 乙酰转移酶AAC(6′)的底物谱和主要的亚型有哪些?主题,主要讲述乙酰转移酶,氨基糖苷类等方面医学知识。

答:AAC(6′)为广谱酶,它能修饰临床上多数氨基苷类抗生素。目前已经发现的AAC(6′)亚型有AAC(6′)-Ⅰ、AAC(6′)-Ⅱ和AAC(6′)-Ⅲ。其中AAC(6′)-Ⅰ可引起细菌对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奈替米星、卡那霉素、异帕米星、地贝卡星和西索米星的耐药,已发现该酶的24种亚型。其中如AAC(6′)-Ⅰb是革兰阴性菌中最常见的,临床上约70%的革兰阴性菌均可产生该类酶,如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和枸橼酸杆菌等。此外,临床许多酶均是由该类酶的基因位点发生突变而衍生而来。如AAC(6′)-Ⅰk,AAC(6′)-Ⅰf,AAC(6′)-Ⅰe,AAC(6′)-Ⅰz等。此外,AAC(6′)-Ⅰ的亚型AAC(6′)-Ⅰe还与磷酸转移酶APH(2〞)形成双功能的钝化酶。AAC(6′)-Ⅱ只发现了两种亚型,AAC(6′)-Ⅱa和AAC(6′)-Ⅱb。它们对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奈替米星、西索米星耐药,但不对阿米卡星耐药。临床上产生该类酶的细菌常见的有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粪肠球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