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三阴性乳腺癌 > 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表现侵袭性强(乳腺肿瘤学 三阴性乳腺癌)

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表现侵袭性强(乳腺肿瘤学 三阴性乳腺癌)

导语: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表现侵袭性强属于乳腺肿瘤学下的三阴性乳腺癌分支内容。本篇围绕乳腺肿瘤学 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表现侵袭性强主题,主要讲述乳腺癌,三阴性乳腺癌等方面医学知识。

典型的三阴性乳腺癌临床特征:①恶性程度高,发病往往年轻,诊断时原发肿瘤较大,组织分级高,腋窝淋巴结阳性者较多,分期较晚;②侵袭性强,诊断三阴性乳腺癌的前3年内早期复发风险高,远处转移常见,肺、脑转移率高,病情进展快;③治疗有限,临床预后差。

一项比较三阴性与非三阴性乳腺癌临床特征、自然史和预后的资料显示,1 601例早期乳腺癌术后中有180例为三阴乳腺癌(占11.2%),1 421例为非三阴乳腺癌(占88.8%)。中位随访8.1年,三阴性和非三阴性乳腺癌的中位年龄、组织学Ⅲ级、肿瘤大小<2.0cm、淋巴结受累分别为53岁和57.7岁(P < 0.000 1)、66%和28%(P < 0.000 1)、36.5%和 62.7%(P < 0.000 1)、54.6%和45.6%(P = 0.02)。三阴乳腺癌中淋巴结受累与肿瘤大小的关系不大(肿瘤大小<1.0cm中56%淋巴结阳性对比肿瘤大小≥2.5cm中50%淋巴结阳性),非三阴乳腺癌淋巴结受累与肿瘤大小相关(肿瘤大小<1.0cm中19%淋巴结阳性对比肿瘤大小≥2.5cm中60%淋巴结阳性)。两组局部复发率相似,但远处转移率三阴乳腺癌是非三阴乳腺癌的2.6倍(P < 0.000 1),三阴性乳腺癌复发高峰在诊断乳腺癌的前3年内(图51-2),而后迅速下降,其远处转移率达34%;非三阴性乳腺癌远处转移率24%,其复发风险曲线呈相对恒定水平。三阴性乳腺癌的死亡风险是非三阴性乳腺癌的3.2倍(P < 0.),死亡率分别为42%和28%(P < 0.000 1),中位复发至死亡时间分别9个月和20个月(P = 0.02)。这些结果提示三阴性乳腺癌相对于非三阴性乳腺癌临床上更具侵袭性。

图51-2 三阴性乳腺癌与非三阴性乳腺癌远处转移风险比较

(Dent R, et al. Breast Cancer Res, 2010)

一项482例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及系统治疗后中位随访7.9年,53例出现乳腺局部复发,10例淋巴结复发,77例出现远处转移,69例死亡病例。其中117例三阴性乳腺癌(24.3%)的5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较非三阴性者低。三阴性乳腺癌为远处转移(67%对比82%,HR = 2.14,P = 0.002)及乳腺癌特异性死亡(72%对比85%,HR = 1.79,P = 0.047)的独立预测因素,而局部复发在三阴性与非三阴性乳腺癌无差异(83%对比83%)。

那么早期T1N0乳腺癌分型不同其预后是否有差异呢?华盛顿州的瑞典医学中心一项研究显示,同样为早期T1N0病变,分型为三阴性乳腺癌的患者即使给予积极的辅助化疗,但复发率仍然比分型激素受体阳性/HER-2阴性者明显高。对比1998~2005年T1N0三阴性乳腺癌(110例)及ER阳性/PR阳性/HER-2阴性(激素受体阳性/HER-2阴性,919例)的资料,三阴性乳腺癌67%T1b和73% T1c接受了蒽环类/CTX/紫杉醇的辅助化疗,而激素受体阳性/HER-2阴性患者中只有7% T1b和32% T1c接受辅助化疗。中位随访4.2年,三阴性乳腺癌与激素受体阳性/HER-2阴性的复发率分别为T1b 8.7%(2/23例)对比0%(0/315例),T1c 8.8%(7/80例)对比2.1%(11/523例);T1N0的5年无复发生存率三阴性乳腺癌与激素受体阳性/HER-2阴性分别为89%和98%(P < 0.);三阴性乳腺癌复发HR为6.57(95% CI=2.34~18.49)。提示即使早期的三阴性乳腺癌侵袭性仍然较高。

美国卡罗莱纳的研究观察到相对于腔面A型(n = 255),基底样型乳腺癌[三阴性伴有CK5/6和(或)EGFR阳性]患者(n = 100)中位发病年龄较年轻(46岁对比52岁,P < 0.),绝经前较常见(64%对比46%,P = 0.008),腋窝淋巴结阳性较多见(41%对比34%,P = 0.04),核多形性较常见(80%对比26%,OR = 9.7,P < 0.),组织学分级差比例较高(84%对比31%,OR = 8.3,P 10/10 HP比例增高较多(87%对比31%,OR = 11.0,P < 0.),较易出现p53突变(44%对比15%,P < 0.001)等不良预后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