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皮肤科学基础 > 皮肤病学 > 紫趾综合征(皮肤病学 皮肤脉管性疾病)

紫趾综合征(皮肤病学 皮肤脉管性疾病)

导语:紫趾综合征属于皮肤病学下的皮肤脉管性疾病分支内容。本篇围绕皮肤病学 紫趾综合征主题,主要讲述紫趾综合征等方面医学知识。

1954年由Verhagen首先报道紫趾综合征(Purpuric Toe Syndrome),截至1981年Akle报道了第8例。本综合征是以两足趾皮肤发绀、自觉烧灼痛、触之凉冷为特征的一种少见病。

病因不明,曾认为发生原因是双香豆素类抗凝剂对毛细血管的直接作用,但不能解释其全部症状。

本病发生于应用抗凝治疗后,特别是用双香豆素药物治疗血栓性疾病和类风湿关节病时能诱发本病。Akle报道使用该药治疗后1个月内发病,男性多于女性(6:2),患者双足趾呈紫色,自觉疼痛,呈烧灼感,近似“火球”,但触之凉冷,无压痛,皮疹压之不退色,但抬高小腿至90°时,即能退色,趾尖可有剥脱,局部动脉搏动可触及,血管充盈亦良好,无全身症状。

停药后自觉症状能在数日内有明显改善,而紫色可保持较长时间不变,有报道4年后足趾仍有残余的变色。

紫趾综合征作为抗凝治疗中不良反应之一,虽然罕见,如若发生,应予注意,并及时停用双香豆素类药物,因病例数少,尚未发现有效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