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皮肤科学基础 > 皮肤病学 > 穿通性疾病(皮肤病学 真皮胶原及弹性纤维病)

穿通性疾病(皮肤病学 真皮胶原及弹性纤维病)

导语:穿通性疾病属于皮肤病学下的真皮胶原及弹性纤维病分支内容。本篇围绕皮肤病学 穿通性疾病主题,主要讲述穿通等方面医学知识。

经典的穿通性疾病(perforating dermatosis)有4种:匐行性穿通性弹性纤维病(elaslosis perforans serpiginosa,EPS),反应性穿通性胶原病(reactive perforating collagenosis,RPC),穿通性毛囊炎(perforating folliculitis),毛囊和毛囊旁角化过度病(hyperkeratosis follicularis et parafollicularis,Kyrle病)。其共同的特征为经表皮排出某些真皮内成分。有些作者认为用穿通性疾病不确切,建议用经表皮排出(transepidermal elimination)更好,疾病的范围也更扩大。如:

  1. 排出异物(钙、硅、木屑);
  2. 感染因子(着色真菌病、葡萄状菌病、螺旋体病);
  3. 肉芽肿(环状肉芽肿、类脂质渐进性坏死、结节病);
  4. 肿瘤细胞(恶性黑素瘤、Paget病、蕈样肉芽肿);
  5. 变性的内生性物质(耳轮结节性软骨皮炎、皮下血肿、毛囊角化病)等。

穿通现象的发生机制比较复杂。一般认为在真皮上部的许多物质,首先刺激表皮增生,并逐渐被增生的表皮包围,随着角质形成细胞分化成熟向表皮外移动,最终真皮内的物质被排出表皮。这种解释并不适用于所有的穿通性疾病。

穿通性疾病的临床表现多样,组织学特点各不相同,准确诊断有时比较困难,必须综合考虑。其鉴别要点见下表。

以“穿通排出”为特征的疾病鉴别要点

下面我们将重点介绍几种经典的穿通性皮肤病(毛囊和毛囊旁角化过度病穿通性环状肉芽肿,即环状肉芽肿的穿通型,将在另章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