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产能物质代谢性疾病 > 脂蛋白脂酶缺陷症(内分泌学 脂质代谢性疾病)

脂蛋白脂酶缺陷症(内分泌学 脂质代谢性疾病)

导语:脂蛋白脂酶缺陷症属于内分泌学下的脂质代谢性疾病分支内容。本篇围绕内分泌学 脂蛋白脂酶缺陷症主题,主要讲述家族性脂蛋白异常症,脂蛋白脂酶等方面医学知识。

脂蛋白脂酶缺陷症(lipoprotein lipase deficiency)少见,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病因

脂酶家族包括脂蛋白脂酶、肝脂酶和内皮细胞脂酶。在内皮细胞脂酶的作用下,内皮细胞不断分泌甘油三酯和磷脂的降解物。脂蛋白脂酶(lipoprotein lipase)缺陷症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脂蛋白脂酶活性缺乏影响甘油三酯的分解代谢,导致乳糜微粒代谢受阻,乳糜微粒在体内积聚。酯酶成熟因子-1(lipase maturation factor-1,LMF-1)是细胞内质网的一种膜结合蛋白,其主要功能是使脂蛋白酯酶(亦可能包括其他脂蛋白,如肝酯酶和血管内皮酯酶等)形成合适的折叠与空间结构(成熟)。LMF-1突变后,不能形成酯酶二聚体,引起混合型酯酶缺陷症(combined lipase deficiency)和高甘油三酯血症。

脂蛋白脂酶位于肝外组织的毛细血管腔的内皮表面。正常情况下,乳糜微粒和内源性极低密度脂蛋白中的甘油三酯水解依赖于脂蛋白脂酶及其激活剂载脂蛋白CⅡ。因此,此代谢途径中的任何异常都将导致严重的高甘油三酯血症和乳糜微粒血症。由于脂蛋白脂酶活性降低导致乳糜微粒代谢受阻,乳糜微粒在体内的积聚。患者在婴儿或儿童期不能耐受含脂肪食品,反复发作性腹痛(胰腺炎),且伴有周期性疹状黄色瘤。可出现肝脾大和视网膜脂血症。血浆外观呈奶油样状,乳糜微粒甘油三酯明显升高。婴幼儿反复发作腹痛伴血浆呈乳状时,应高度怀疑此症。

临床表现与诊断

患者在婴儿或儿童期常出现脂肪食物不耐受表现,常在进食脂肪或饱餐后发生反复发作性腹痛(胰腺炎),较重患者有典型急性胰腺炎发作史。慢性乳糜微粒血症导致的疹状黄色瘤主要集中在臂、肘及膝部伸侧,可呈周期性发作。黄色瘤直径1~2mm,高出皮肤,病理活检可见含有大量甘油三酯和胆固醇脂的成串巨噬细胞。患者可出现肝脾大,其内含有大量含脂肪的巨噬细胞。眼底检查可见视网膜苍白(视网膜脂血症)。婴幼儿反复发作腹痛伴乳状血浆时,应高度怀疑此症。年轻人禁食12小时后出现脂血血浆也提示脂蛋白脂酶缺陷症可能。年轻人禁食至少12小时后出现脂血症的血浆表现,也提示脂蛋白脂酶缺陷。静脉流向肝素后血浆脂蛋白脂酶不增加可以确诊。血浆乳糜微粒明显升高,甘油三酯常在11.3mmol/L(1000mg/dl)以上,血浆外观呈奶油样,置于4℃冷藏12小时,血浆表层漂浮一层白色物。

治疗

采取饮食治疗,严格限制饮食中脂肪摄入量(占总热卡10%左右)。当患者接受严格的低脂肪或无脂肪饮食时,疾病的症状和体征可消退。必要时,可选择贝特类或他汀类药物治疗。抗脂肪生成的基因治疗[alipogene tiparvovec,AAV1-LPL(S447X)gene therapy]已经进入Ⅱ/Ⅲ期临床试验,有望成为脂蛋白脂酶缺陷症治疗的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