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内分泌学 > 性腺形成和性发育障碍(内分泌学 男性性腺疾病)

性腺形成和性发育障碍(内分泌学 男性性腺疾病)

导语:性腺形成和性发育障碍属于内分泌学下的男性性腺疾病分支内容。本篇围绕内分泌学 性腺形成和性发育障碍主题,主要讲述性发育,性发育障碍,性腺等方面医学知识。

胚胎性腺具备男女两套生殖管道

胚胎性腺发育至12mm时(妊娠40天左右),有300~1300个原始生殖细胞植入未分化的性腺,并分化为卵巢中的卵原细胞或睾丸中的精原细胞。于妊娠45~50天时,性腺开始分化。至胚胎第7周时,胎儿已具有男性和女性的两套生殖管道。副中肾管若持续存在,则分化为输卵管、子宫、子宫颈和上1/3阴道。中肾管分化为附睾、输精管、精囊腺与射精管。

抗苗勒管素和睾酮诱导胚胎性腺向男性分化

男性胎儿睾丸的Sertoli细胞合成和分泌AMH,同时Leydig细胞已能合成和分泌睾酮。AMH和睾酮作用于副中肾管,使之退化。如无AMH和睾酮的作用,副中肾管自动分化发育,而中肾管退化萎缩,最终发育成正常女性的内、外生殖器(下图)。出生后性腺继续缓慢发育。到青春期,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变得活跃,性腺发育加速,此时性激素分泌增多,第二性征发育,最后成为性成熟的男性和女性。若有性腺分化、形成与发育障碍,即DSD。

男性性分化调节因子

由于早期的原始性腺在男、女性胚胎中是相同的,所以成年男、女性的性腺组织中存在一些类似的组织结构和细胞类型,另一些则为男、女性相对应的组织,见下表。

男性和女性性腺结构的来源与比较

性发育异常分为46,XY-DSD/46,XX-DSD和性染色体-DSD三类

性发育障碍(DSD)是指染色体性别、性腺性别和外生殖器性别不一致和性发育异常疾病的总称,包括了许多临床疾病和综合征。以前的间性(intersex)或两性畸形(hermaphroditism)是指染色体、性腺和解剖上的性别不一致性;这些不一致性包括外生殖器含糊、生殖器和性腺及染色体异常与发育异常,其分类名称贬义,且有许多重叠、交叉与遗漏。根据间性疾病的处置共识(Consensus Statement on Management of Intersex Disorders,Pediatrics Electronic Edition)和芝加哥共识(2005年),专家们提出了DSD命名和分类建议,虽然新的DSD命名法仍存在不足,但尽量考虑了病因因素,简明清晰,能较好地反映各种DSD的分子生物学与遗传特征,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上述弊端(下表)。

新旧性发育障碍命名比较

社会对性别的认识主要基于三点:①性别属性(gender identity,即男性或女性);②性别特质(gender role,行为举止、穿着打扮、性格爱好等);③性别取向(sexual orientation,即异性追求)。胚胎分化发育的任何步骤出现异常均可引起性发育障碍,其诊断均可归入46,XY-DSD、46,XX-DSD或性染色体-DSD等三种类型中(表3-16-7)。

DSD分类

间性/不育/性发育异常是性分化发育异常的共同表现

DSD的临床表现视生长发育的年龄而定。婴幼儿多表现为两性畸形与间性,青春发育期以无第二性征发育、骨龄与性发育延迟和体格异常为特征;青春期发育完成后则表现为性欲低下、阴茎短小、睾丸萎缩(男性)或月经紊乱、闭经、矮小与卵巢早衰(女性)。

性发育异常的一般临床表现是性腺发育不良、外生殖器含糊或发育不全、先天性畸形、尿道下裂、苗勒管永存、隐睾、睾丸退变、两性畸形和不育症等。在临床上,能提示DSD的线索主要包括:

  1. 生殖器含糊(genital ambiguity);
  2. 表观女性外生殖器(apparent female genitalia,如阴蒂肥大、阴唇融合、腹股沟/阴唇包块);
  3. 表观男性外生殖器(apparent male genitalia,如阴囊内缺乏睾丸、小阴茎、会阴尿道下裂等);
  4. DSD家族史(如完全性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
  5. 性腺性别与核型性别不一致;
  6. 较年长男性伴有生殖器含糊、乳腺发育或“血尿”;
  7. 较年长女性伴有腹股沟疝、青春期发育延迟或不完全、男性化与原发性闭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