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内分泌学 > CT诊断女性盆腔疾病(内分泌学 内分泌放射学检查)

CT诊断女性盆腔疾病(内分泌学 内分泌放射学检查)

导语:CT诊断女性盆腔疾病属于内分泌学下的内分泌放射学检查分支内容。本篇围绕内分泌学 CT诊断女性盆腔疾病主题,主要讲述盆腔,CT等方面医学知识。

CT显示盆腔内的解剖结构比常规X线及B超更为详尽直观。对于妇科疾病,尤其是肿瘤及其对周围结构的侵犯以及有无盆腔淋巴结转移均可显示清楚,有利于制订治疗计划。CT已成为目前检查和诊断盆腔疾病的主要方法。

检查方法

扫描检查前4天开始进少渣饮食或流质饮食,检查前两晚各口服一次缓泻剂,扫描前12小时及3小时各口服1%泛影葡胺250ml,以充盈小肠与结肠,检查前2小时不排小便,使膀胱处于充盈状态(或饮水600ml)。患者取仰卧位,扫描范围自耻骨联合下缘开始向上至髂前上棘,作连续轴位扫描,层厚和层距均为10mm,对较小病灶可做5mm薄层扫描。CT平扫发现病灶后再增强扫描,帮助确定病变的性质(囊性或实质性),根据病灶的强化程度可了解病变的血液供应是否丰富。

适应证及禁忌证

卵巢CT检查适用于:

  1. 发现病变(盆腔肿瘤、脓肿、血肿、囊肿、肿大淋巴结等);
  2. 确定病变部位(通过轴位、直接冠状位及重建图像可清楚显示病变部位),以利穿刺活检,制订手术及放疗计划;
  3. 确定病变的性质(CT平扫和增强扫描有助于鉴别病变的良、恶性质,并可鉴别病变是囊性、实质性、脂肪性、血性等);
  4. 了解邻近器官侵犯情况以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及转移的范围,有利于肿瘤的分期;
  5. 某些不宜手术治疗的肿瘤采用全身化疗或介入治疗后,可通过CT比较治疗前后肿瘤的变化。卵巢CT禁用于早孕(3个月)和碘过敏者。

卵巢病变的CT表现

  1. 卵巢囊肿:为密度均匀,边缘光滑,薄壁的水样密度区(CT值0~15HU),增强扫描低密度区无强化。病灶可为单发或多发,大小不一;大者直径可>10cm,一般为单房状。
  2.  卵巢囊腺瘤:CT诊断的依据是:①双侧卵巢出现多房的囊性肿块;②囊壁有乳头状突起或颗粒状钙化;③囊液均匀清亮,与一般体液的CT值相似。黏液性囊腺瘤的密度也比浆液性囊腺瘤高。黏液性囊腺瘤的特点是发生于单侧,体积较大,囊壁较厚,无乳头状突起,囊液较稠。
  3. 卵巢畸胎瘤及皮样囊肿:畸胎瘤因含有多种具有特征性表现的组织,包括骨骼、脂肪、毛发等,故CT诊断并不困难。畸胎瘤的密度不均匀,其内可见高密度之骨组织及牙齿结构,有时可见斑片状或弧形钙化。脂肪组织为低密度影,有些畸胎瘤可呈囊性改变,囊壁厚薄不一,可有弧形钙化。如为单纯囊性畸胎瘤,其内无其他特征性结构,与囊肿不易区别。
  4. 多囊卵巢:双侧卵巢增大,内有多发圆形低密度区,但大小均不超过4cm。
  5. 卵巢恶性肿瘤(卵巢癌):盆腔内或下腹部有软组织肿块,大小不等,形态不规则,与子宫分界不清,肿块可为实性,质地多不均匀,有些病例可见囊性成分及钙化灶,多见于浆液性囊腺癌(下图)。囊腺癌的囊壁厚薄不均,不规则,可有壁结节,易与良性囊肿鉴别。卵巢癌与畸胎瘤的鉴别在于后者有特征性钙化及较多脂肪。当卵巢癌盆腔广泛转移形成“冰冻盆腔”时,其鉴别较为困难。腹腔转移表现为肠管位置固定,肠袢周围或器官边缘模糊不清,伴结节状软组织块影。大网膜转移显示为横结肠与前腹壁间相当于大网膜部位有扁平如饼状软组织肿块,密度不均,边缘不规则,界限不清。卵巢癌淋巴结转移主要见于主动脉周围及髂外、髂总淋巴结,表现为局部淋巴结肿大,有时肿大的淋巴结出现融合。肝转移多见,表现为肝内多发圆形低密度区,大小不一,边界尚清,增强后边界更清晰。个别转移灶可见钙化。

右侧卵巢乳头状囊腺癌

注:女,41岁,盆腔CT增强扫描显示子宫后方、直肠右前方3cm×1.8cm×2cm块影,边缘光滑,密度均匀(右侧卵巢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癌Ⅱ~Ⅲ级)

腹膜假性黏液瘤为盆腔或盆腔及下腹部的均匀水样密度肿块,其内有明显分隔及囊壁。肝脏外缘也可有分隔状的囊性病变,可对肝脏表面形成压迹。(周顺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