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装近距离放射治疗技术的选择(口腔医学 唾液腺癌的放射治疗)
后装近距离放疗技术分为5类:腔内、管内、模板敷贴、组织间插植以及术中植管术后放疗。腔内、管内两种治疗技术常应用于子宫、食管等管腔类器官治疗,唾液腺后装近距离放疗常应用后三种治疗技术。
一、肿瘤表面模板敷贴技术
适用于表浅肿瘤,常应用于较小、表浅的小唾液腺或舌下腺癌。施源器可用金属针或尼龙软管制作成个体化的施源器,选择尼龙软管制作施源器时,可选择前端封闭的尼龙管,或在口腔内的尼龙管外套一前端封闭的硅胶管,这样既可以使施源管形成规则弧形布源,也可以防止唾液进入施源器带入后装治疗机内造成步进马达失灵。临床使用中应用塑料薄膜或橡胶类材料包裹施源器防止交叉感染。
二、组织间插植技术
对体表敷贴照射方式不能达到的深在肿瘤组织,在局麻或全麻下,根据病变范围大小,用针状施源器作单平面或多平面插植,然后再接后装治疗机将源送入治疗。此方法需要在麻醉下、手术进行,操作复杂。术后插植区应严格消毒防止感染,必要时予抗生素预防感染。针状施源器插入后应有良好固定,防止由于舌肌运动造成照射不准或针状施源器损伤其他重要血管神经。但是由于下颌下腺或腮腺解剖区域结构复杂,此技术应用难以达到理想布源,应尽可能手术植管后行后装近距离放疗。
三、术中植管术后放疗
如计划进行术后后装近距离放疗,首先行腮腺切除术,保留面神经并尽量将肿瘤切除干净。然后在怀疑肿瘤残留或安全边界不足处放置施源导管,银夹标记。确定放疗靶区,按照巴黎系统布源原则,单平面或双平面平行布源,治疗计划系统优化。同平面内施源导管的管间距离为1~1. 5cm,施源导管平面间距离为1. 5cm左右。所放置的导管一般为10cm长特制硅胶管,一端开口一端封闭。盲端置入组织内,开口一端则由腮腺手术切口引出皮肤外。导管定位后,缝合固定,以防止术后施源导管移动造成治疗区偏移。记录各管号码及治疗长度,术后对施源导管严格无菌保护。术后第3~7天开始近距离放疗。
放疗增敏:1.行低压氧舱治疗,提高氧和。 2.放射增敏剂:可配合应用硝基咪唑类,环氧化酶-2抑制剂,HIF-1抑制剂等。 (王中和 张建国 张杰 李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