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口腔护理学 > 口腔医学 > 口腔颌面外科专科护理操作技术(口腔医学 口腔颌面外科病人的护理)

口腔颌面外科专科护理操作技术(口腔医学 口腔颌面外科病人的护理)

导语:口腔颌面外科专科护理操作技术属于口腔医学下的口腔颌面外科病人的护理分支内容。本篇围绕口腔医学 口腔颌面外科专科护理操作技术主题,主要讲述颌面外科等方面医学知识。

口腔颌面外科临床护理涉及基础护理及专科护理的内容,其护理操作技术具有专科特殊性。护士应掌握各项操作的目的、流程及方法,并能熟练应用于临床。

口腔护理

保持口腔清洁的方法有一般口腔清洗和特殊口腔护理两种。对于高热、昏迷、危重、禁食以及口腔内存有创口的病人均要进行特殊的口腔护理。每日2~3次,或根据病情增加次数或遵医嘱进行。

常用漱口液

口腔pH值的改变与口腔感染的病原体的种类有关,若能事先测口腔pH值,对选用漱口液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 口腔pH值偏高,即偏碱性时,易发生细菌感染。用2%~3%硼酸溶液(酸性防腐剂)清洁口腔,改变口腔酸碱度,起到抑菌作用。
  2. 口腔pH值偏低,即偏酸性时,易发生真菌感染,用2%碳酸氢钠(碱性药液)清洁口腔,可抑制在酸性环境中生长的细菌。
  3. 口腔pH值中性时,可用1%~3%过氧化氢(强氧化剂),当其与有机物接触可放出氧分子而起防腐、除臭作用,也可抑制厌氧菌的繁殖。
  4. 0.02%呋喃西林,1/5 000氯已定有广谱抗菌作用。
  5. 0.1%醋酸溶液可预防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6. 生理盐水对口腔无刺激,无异味,病人易接受。

口腔冲洗法

颌面外科术后病人因张口受限、口内有伤口或皮瓣移植,传统的口腔护理无法进行或效果差。口腔冲洗法是通过用一定冲击力的漱口液冲洗口腔内各面及牙齿各面,以进一步清除口内脏垢,增强口腔护理的效果。该方法适用于能合作的病人。

1.用物准备 治疗盘铺治疗巾,内放盛有蒸馏水的吸痰杯1个、吸痰管1根、棉签,治疗巾外放瓶装的漱口液1瓶(如3%过氧化氢30 ml+0.9%生理盐水150 ml,或复方氯已定含漱液30 ml+0.9%生理盐水150 ml)、冲洗管(去掉头皮针及过滤器的输液管)1个(无菌备用)、治疗巾1张、弯盘1个、液状石蜡、手电筒,另备负压吸引装置、输液架。

2.操作步骤

  1. 护士在操作前洗手,戴好口罩。携用物至病人床旁,解释操作的目的和过程。
  2. 准备好中心负压吸引装置及输液架。检查中心负压吸引装置,保证负压吸引有效,一般压力为200~300 mmHg。
  3. 病人半卧位,抬高床头30°,头偏向一侧。治疗巾铺于病人颌下,弯盘放于病人口角旁。用棉签蘸蒸馏水湿润口唇及口角。用手电筒观察口腔有无出血、皮瓣颜色、有无溃疡等。
  4. 套网兜于漱口液瓶上,将冲洗管插入盛有漱口液的瓶中,倒挂于输液架上,关闭冲洗管开关。将吸痰管与负压装置相接,打开负压装置,检查导管是否通畅。嘱病人张口,打开冲洗管开关,右手持冲洗管并将出水端靠近口腔冲洗的部位,左手持吸痰管配合冲洗,边冲边吸。冲洗出的污水或分泌物应及时吸出,避免病人发生误吸,同时注意保护颌面部敷料不被浸湿。冲洗时的出水量及水的压力可通过控制冲洗管开关进行调节。冲洗液量一般以每次150~200 ml为宜。冲洗的顺序:冲洗时,请病人咬合上下牙齿,从内向门齿冲洗左外侧面、右外侧面,请病人张开上下齿,纵向冲洗左上内侧面、左上咬合面、左下内侧面、左下咬合面以及颊部。同法冲洗右侧。最后冲洗硬腭部、舌面及舌下。
  5. 用手电筒观察口腔情况:口腔黏膜如有溃疡,酌情涂药。口唇干裂时可涂液状石蜡。

3.操作注意事项

  1. 注意边冲洗边吸引,及时吸净口腔内液体,以免病人发生误吸、呛咳。
  2. 冲洗液应避开舌根及咽后壁,以免病人发生误吸。
  3. 对口腔内有植皮或皮瓣转移者应注意保护,不可直接冲洗皮片或皮瓣处,以免影响皮瓣成活。禁用过氧化氢冲洗,以免影响皮瓣成活。
  4. 对口腔行结扎丝固定的病人应注意冲洗结扎丝间隙,保持固定牢靠,并注意避免结扎钢丝断端刺破黏膜。
  5. 操作应轻柔,避免损伤病人口腔黏膜及牙龈。

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

1.保持气管切开局部的清洁干燥 在气管导管的外套管下垫纱布垫,根据局部分泌物多少及污染程度每天行1次至数次局部换药。气管导管口用双层无菌生理盐水纱布覆盖,保持空气湿润。

2.妥善固定气管导管 应根据颈部软组织肿胀消退情况及时调整气管导管上的系带,以免导管滑出。

3.保持呼吸道通畅 密切观察病人呼吸情况,及时吸出气道内分泌物并正确记录。一切操作须在无菌条件下进行,防止感染。口腔吸痰管和气管吸痰管应严格分开。

4.内套管按时消毒更换 一般4~6小时更换1次,分泌物不多时也可8~12小时更换1次。内套采用以下方法消毒。

  1. 煮沸消毒法:取出内套管后立即煮沸,使套管内痰块软化,用小长毛刷插入管腔内壁进行刷洗。检查套管无阻塞后,再煮15分钟后套入使用。
  2. 过氧化氢消毒法:用镊子取出内套管,置于3%过氧化氢中浸泡。操作者戴上无菌手套,用长毛刷洗刷内套管,再用生理盐水冲洗,并用无菌纱布擦拭后放回气管套管中。长毛刷应浸泡于消毒液中专人使用。消毒液每天更换一次,换药碗及镊子每次使用后更换。
  3. 高压蒸气灭菌法:可采用多个同型号内套管高压蒸气灭菌,使内套管能及时交换使用,达到彻底消毒灭菌和保证呼吸道通畅的目的。

5.湿化气道

  1. 气管内滴入0.45%的盐水湿化气道。
  2. 雾化吸入。雾化的量要适宜。一般临床上每4小时1次,每次10~15分钟为宜。
  3. 蒸气吸入。其作用是减轻呼吸道炎症和水肿,利用蒸汽热的作用,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也可在蒸汽中加入药物,起到稀释分泌物、祛痰的作用。
  4. 气道冲洗。适用于分泌物黏稠,呼吸道阻力增加,又无分泌物吸出时。将无菌生理盐水2~5 ml用注射器沿气管导管壁缓慢注入,嘱病人做深呼吸;若为呼吸机控制呼吸,可行2~3次机械通气,然后立即进行吸引。

6.拔管 呼吸道梗阻解除后,病情好转可试堵内套管。堵管后,病人呼吸平稳,无缺氧征,痰能从口内吐出,睡眠安稳,24小时后可拔管。若堵管后有呼吸道梗阻现象,应立即去除堵塞,畅通气道。拔管后创口用消毒油纱布轻轻堵塞、覆盖,定期更换敷料。

负压引流的护理

口腔颌面部肿瘤病人常行颈淋巴清扫术,由于颈部淋巴被清除,术中被掀起的颈阔肌肌皮瓣虽经缝合复位,但它与其下的创面形成较大死腔,为了使死腔(伤口)内积液能及时引流,使伤口早期愈合,需在术毕放置一引流管(外接负压引流装置)于创腔内,形成负压引流。术后,护理人员需对负压引流进行严密、细致的观察和护理,以达到预期的引流目的。目前临床多采用密闭式负压引流球取代半开放式中心负压引流装置,以达到引流的目的。

负压引流球

引流装置

负压引流管与引流器直接连接,由容积为200 ml的引流器、伤口外管段及伤口内管段三部分构成,管径为0.5 cm,引流器负压力平均为75 mmHg。伤口内管段内壁附有纵行支撑棱的多侧孔扁管,伤口外管段与负压器之间由单向阀门连接,管段后壁有数条纵形凸起小梁,可防止负压吸引时管腔闭合致引流不畅。当负压器负压消失外形复原时,只需打开负压器顶部活塞,挤捏负压器关上活塞即可,由于单向阀门的抗反流装置存在,既能排出引流液,重新形成负压,又可防止反流致逆行感染的发生。

负压引流的护理

  1. 正确连接负压引流装置:注意管道连接方法正确,保持管道通畅。
  2. 保持负压引流通畅:避免引流管的扭曲、折叠及受压。从伤口处至引流瓶之间的引流通道应保持从高到低,以利于最佳引流;随时检查引流管内有无血凝块阻塞。
  3. 准确记录引流液量:密切观察引流液量,并将每24小时的引流量记录在病历上。一般术后引流12小时内不超过250 ml。若超过250 ml或短时间内引流过快、过多,呈鲜红色,应考虑有无颈内静脉或小血管出血;若无引流物流出或流出甚少而面颈部明显肿胀,可能为引流管阻塞、折叠或放置于伤口部分的引流管位置不佳影响引流效果,应通知医师及时处理。
  4. 观察引流物颜色:正常情况下,引流物颜色由暗红→深红→淡红色逐渐变淡,若引流液为乳白色,应考虑为乳糜漏(为术中损伤胸导管弓所致),应汇报医师拔除负压引流管,局部行加压包扎,并遵医嘱给禁食或低脂饮食。严重者重新打开术区,缝合胸导管。
  5. 维持适当的负压吸引力:通常负压吸引的压力应维持在100~120 mmHg。负压吸力过大,会导致静脉被压迫闭锁;反之,负压吸力过小,会使创腔内积液不能更好吸出。两者均影响伤口愈合。
  6. 适时拔除引流管:依据伤口情况,一般在术后第3天、24小时引流量少于30 ml时,医师即可拔除负压引流管,并行伤口加压包扎。拔除引流管后,护士应继续观察伤口肿胀情况。
  7. 保持有效的引流:使用前仔细检查引流装置的密闭性能,注意各衔接处是否密封;连续不间断负压吸引,保持压力相对稳定;严密观察引流球是否有瘪陷。当负压不稳、瘪陷的材料恢复原状,提示负压失效,应重新恢复负压状态。妥善固定引流球,防止引流管压迫或扭曲折叠;使用负压引流球的病人可随身携带,但不得高于创口。引流量多时应及时更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