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呼吸内科主治医生760问 > 内科学 > 液体通气(LV)的临床应用效果如何?(内科学 呼吸支持技术)

液体通气(LV)的临床应用效果如何?(内科学 呼吸支持技术)

导语:液体通气(LV)的临床应用效果如何?属于内科学下的呼吸支持技术分支内容。本篇围绕内科学 液体通气(LV)的临床应用效果如何?主题,主要讲述液体通气等方面医学知识。

1990年,Greenspan 等报道了人类第一次LV的结果。3个妊娠23~28周的早产婴儿在传统方法(包括表面活性物质替代疗法、体外膜氧合或高频通气)治疗严重RDS失败后即将死亡,每个婴儿行两次3~5分钟(间隔15分钟为气体通气)TLV。 所有婴儿的气体交换均有显著改善,而无心血管方面的不良反应。尽管3个婴儿最终死于严重的呼吸并发症,但这一试验表明LV能支持气体交换,而且在恢复气体通气后肺功能有部分改善。

1995年,Hirschl 等研究了PLV在成人、儿童及足月新生儿中的应用。共观察19例严重呼吸衰竭的患者,其中成人10例,儿童4例,足月新生儿5例。呼吸衰竭病因包括肺炎、哮喘、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先天性膈疝、肺动脉高压及误吸等。所有病例均于机械通气失败后行体外生命支持(extracorporeal life support,ECLS),在ECLS 1~11天后开始PLV治疗1~7天。结果表明,在PLV过程中,平均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由78.7kPa降至62.77kPa(P=0.0002),平均肺顺应性由0.18ml/(cmH2O.kg)升至O.29mI/(cmH2O·kg)(P=0.0002)。所有患者均可很好耐受PFC的给予,无血流动力学损害。14 例成功脱离ECLS,11例(58%)存活出院,随访2~12个月未发现有任何肺或系统损害的证据。上述结果说明应用PFC行PLV来治疗各种原因的严重呼吸衰竭患者是安全的,可有效地持续进行,并可改善气体交换和肺顺应性。

1996年,Leach等报道了13例严重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早产婴儿在传统机械通气失败后用PLV治疗的结果。10 例婴儿的PLV进行了24~76小时,PLV1小时后PaO2上升138%,动态顺应性上升61%,平均氧合指数由49+60降至17+16,无明显不良反应,由PLV转为气体通气时无并发症。个别婴儿的肺内残留少量PFC几周,未发现系统毒性。上述各项研究表明PLV为治疗肺炎、肺动脉高压和吸人综合征等多种原因引起的急性呼吸衰竭提供了新途径。

尽管用LV治疗ARDS无论在动物实验还是临床应用方面均取得了进展,但还有不少问题需要解决,如残留PFC在生物体内吸收、分布和清除的机制尚不清楚。对PFC的安全性仍需进一步观察。PFC的剂量及呼吸机参数的设定、LV过程中心肺相互作用的机制及机体能够耐受的程度、长时间LV对机体的影响等均需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