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在呼吸病诊断中有哪些应用?(内科学 临床诊断技术与相关知识)
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系日本池田茂人于1964年创制。其优点为:管径细、可弯曲、照明采光好,一般可插入3—4级支气管,可视范围大、视野清晰,可在直视下活检、刷检或灌洗、操作简便、安全、患者痛苦少。经多年改进,并采用电子技术,制成电子支气管镜,进一步提高了其性能并拓宽了临床应用范围,如今不仅可利用纤支镜进行摄影、录像,也可进行各种治疗。纤支镜已成为诊治呼吸病的重要手段。
纤支镜检查在呼吸病诊断中主要有以下应用。
肺癌:纤支镜检查是国内外对肺癌诊断的主要检查手段,诊断肺癌的阳性率较高,为60%~ 90c700用钳夹、刷检、刮匙、针吸及术后痰液检查或支气管肺泡灌洗等综合措施,常可提高阳性率,是获得组织病理学诊断的唯一检查手段。但受各种因素(如肿瘤部位、大小等)影响,对镜下可见的中心型肺癌阳性率可达94%,肿瘤向管腔内生长者阳性率也高。而对周围型肺癌、病灶过小(<1cm)、包膜过厚、活检钳难以穿透病灶的,阳性率较低,可采用针吸法提高阳性率。纤支镜检查能较快地确定病灶部位与细胞类型,是明确手术切除部位(包括切除范围),制订放疗、化疗方案,以及判断预后和治疗效果等不可缺少的检查方法。对痰内找到癌细胞,而胸片正常的隐性肺癌,纤支镜检查‘的确诊率可达90%。
咯血:纤支镜检查常可确定出血的原因和部位。Smiddy报道77例咯血患者,其中66例(86%)确定了出血部位,对活动出血的患者,93%确定了出血部位。对咯血的常见原因,如肺癌、肺结核、支气管扩张、支气管结石、肺切除术后反复小量咯血、外伤后咯血等,经支气管镜检查,均有较高的阳性发现率。在大咯血的情况下做纤支镜有较大危险,需做好抢救准备,尽量在手术室进行,做好床旁心电图、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监测。大咯血时一般主张用硬质气管镜,或先行气管插管再插入纤支镜检查,以保持气道通畅,避免窒息。
肺结核:Willcox报道275例痰菌阴性而胸片可疑患者,60例证明为肺结核,活检阳性率为75%。对支气管内膜结核的阳性率更高。结核引起的支气管变化形态多样,包括黏膜充血、水肿,黏膜下小结节,干酪样斑块,溃疡,息肉,糜烂,瘢痕形成和管腔狭窄等。凭肉眼观察有时难以与肺癌区别,可通过病灶处活检、刷检、灌洗及术后收集痰涂片和培养来提高确诊率。通常涂片检查的阳性率为20%~37%,培养的阳性率为44%~55%。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结核菌涂片阳性率为17%~50%,培养的阳性率为88%左右。
弥漫性肺疾病:对肺间质纤维化、结节病、粟粒型肺结核、肺泡癌、肺泡蛋白沉着症、肺假性淋巴瘤、肺泡微结石症、白血病肺浸润等,纤支镜检查均是安全、有效的方法,确诊率一般为73%~79%o但由于经纤支镜肺活检取材过小,有时对肺弥漫性病变难以作出特异性的诊断,对于这些患者必要时仍需剖胸肺活检。经纤支镜行支气管肺泡灌洗(BAL),将灌洗液(BALF)送实验室检测(包括一般性细胞学检查、T淋巴细胞亚群、酶学、生物化学、免疫学或细胞和分子生物学检查、电镜检查等),为弥漫性肺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研究开辟了一条途径。
下呼吸道一肺感染:应用纤支镜收集标本做病原学检查是确定难治性支气管肺感染病因学的重要手段,具体方法如下。①吸引气管、支气管内分泌物做细菌学检查;②带塞导管保护性毛刷(PSB)收集标本做细菌定量培养;③支气管灌洗(BL)或支气管肺泡灌洗(BAL),灌洗液做细菌定量培养;尤其是PSB和保护性BAL可避免上气道寄殖菌群的污染,对确定下呼吸道感染病原的特异性很高。对重症肺炎或抗生素治疗无明显疗效;免疫受损或器官移植后肺感染,如肺孢子菌、巨细胞病毒、分枝杆菌、肺炎军团病菌等,均有很大的诊断意义。对呼吸机相关肺炎的诊断,PSB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达60%~100%。 BAL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达60%与7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