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raLase飞秒激光辅助的LASIK治疗原理(眼科学 飞秒激光辅助的LASIK手术)
1999年获得美国FDA的批准,临床应用的飞秒激光。
- 2000年4月:美国第一例IntraLase飞秒激光(原型)的LASIK手术,6kHz。
- 2001年11月:第一代IntraLase FS Laser,10kHz。
- 2003年11月:第二代IntraLase FS Laser,15kHz。
- 2005年6月:第三代IntraLase FS Laser,30kHz。
- 2006年3月:第四代IntraLase FS Laser,60kHz。
- 2008年10月:第五代iFS Laser,150kHz。
因此,IntraLase飞秒激光是临床上最早应用于角膜屈光手术中角膜瓣的制作的飞秒激光设备。国内目前临床大多使用的是60kHz的飞秒设备。少部分在使用150kHz的飞秒设备。
一、IntraLase飞秒激光仪的基本构成
飞秒激光机的主机部分包括飞秒激光产生发射系统(振荡器、展宽器、放大器和压缩器);手术显微镜、计算机控制系统;附件部分包括压平锥镜、负压管道系统(负压环及连接负压管道系统)、脚踏开关控制激光发射或同时控制负压控制系统。
二、IntraLase飞秒激光仪的性能和治疗原理
飞秒激光机开机预热后,首先在振荡器内获得飞秒激光脉冲,展宽器将飞秒脉冲按照1053nm长度的波长在时间上展开,放大器使得展宽的脉冲获得能量,压缩器将放大后的不同成分的光谱汇聚至一起,恢复飞秒宽度,因而获得具有极高瞬间功率的脉冲用于组织的精细切割。操作者在手术显微镜下将负压环放置角巩膜缘合理位置后控制至达标负压后,放置角膜压平锥镜至负压环上锁牢,调制激光机的光斑大小、点间距和预设位置,脉冲在瓣的周边可以接近垂直方向(可调整瓣边缘的不同角度)制作沟槽,产生角膜瓣的边缘,控制飞秒可在角膜组织内完成适合临床需要的各种精确切割模式,从而制作成角膜瓣辅助LASIK的进一步完成准分子激光的切削。
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示意图
三、以IntraLase 60kHz为例显示其相关的技术参数
- 激光类型:锁模二极管泵浦Nd:glass激光
- 光斑直径:<3μm
- 光束分散:≥0.31sr(±0.05sr)
- 脉冲重复频率:60kHz
- 脉冲持续时间:600~800fs(±50fs)
- 最大脉冲能量:5.0μJ(±0.5μJ)
- 最大激光脉冲峰值功率:8.3MW(±1.4MW)
- 激光波长:1053nm
- 制瓣时间:15~40秒(依据设定)
- 设定厚度:90~400μm,以1μm增减
- 边切角度:30°~90°,以1°增减
- 角膜瓣直径:5.0~9.5mm,以0.1mm增减
- 瓣蒂控制(Hinge):45°~90°,精确设置
- 手术视频:全程可见
- 手术功能:LASIK制瓣,角膜基质隧道,角膜移植(选配)
- 远程连锁:是
- 环境操作温度:19~23℃(67~73℉)
- 环境操作湿度:35%~65%(非冷凝状态)
- 系统台面面积:47英寸(宽)×49英寸(长)×57英寸(高)
- 系统重量:900lbs
输入电压和最大电流: 线路状况 最大电流
120VAC,60Hz 7A峰值
100VAC,50~60Hz 10A峰值
220VAC,50~60Hz 4A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