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毒品史 > 改变历史的鸦片战争(禁戒毒品 悲壮的鸦片战争及鸦片贸易合法化)

改变历史的鸦片战争(禁戒毒品 悲壮的鸦片战争及鸦片贸易合法化)

导语:改变历史的鸦片战争属于禁戒毒品下的悲壮的鸦片战争及鸦片贸易合法化分支内容。本篇围绕禁戒毒品 改变历史的鸦片战争主题,主要讲述鸦片战争,鸦片等方面医学知识。

英帝国的战争喧嚣

当虎门升起焚毒之烟时,英国的鸦片商人正在策划发动一场对华战争。

1839年8月7日,颠地为首的鸦片贩子在伦敦召开会议,然后集体去见英国外相巴麦尊,敦促英国政府对华进行武装干涉。另一个大烟贩查顿回到国内后,更是迫不及待地向英政府提供中国的情报,出版《鸦片问题》小册子以进行颠倒黑白的宣传,甚至为英国军队设计好了作战方案。查顿的能量使他成了鼓动战争的鸦片贩子集团的领袖。

在中国的英国鸦片贩子们也在配合行动,义律致函巴麦尊,强调鸦片贸易对不列颠帝国的重要性,要求对中国不宣而战,而且“使用足够的武力,并以西方国家对这个帝国所从来没有过的最强有力的方式,进行武力行动的第一回合”。义律还提出了用部分赔款换取英国在广州、宁波、厦门和南京等地的十年通商权利的建议,这使巴麦尊大感兴趣。 [1]

与此同时,英国的纺织工业资本家集团也在为发动战争而紧张地活动。9月,利物浦印度协会写信并派代表谒见巴麦尊,敦促政府采取措施。曼彻斯特的39家与中国有贸易关系的工商资本家也请求政府给中国以打击,并“利用这个机会,将对华贸易置于安全的、稳固的、永久的基础之上”。 [2]

在鸦片贩子集团和纺织工业集团的推波助澜下,英国政府发动对华战争的意向日趋明朗化。10月1日,内阁会议决定:“对三分之一的人类的主人作战”,“派遣一支舰队到中国海去,并训令印度总督对于我们兵船司令所采取的任何必要行动予以合作”。 [3]

关于这场一个半多世纪前的战争的原因,史学界至今仍有争议,其观点主要分为鸦片战争论、通商战争论和文化战争论。事实上,英国保护鸦片贸易、阻挠中国禁烟是引起战争的直接原因,这一点是任何人都无法驳倒的。曾任北京同文馆总教习的丁韪良说过:“这场臭名昭著的战争,是为了迫使中国人同意继续进行不道德的贸易而发动的。” [6]

因此可以说,历史上也许还没有一次战争像1840—1842年发生的鸦片战争那样臭名昭著。

广州湾的炮声

鸦片战争爆发于九龙之战。1839年9月4日,装备着28门炮的英舰到达中国海面后,派出小炮艇“路易沙”号驶往九龙,下午二时,该艇以索取酒食为名向中国水师靠近,并突然开火,中国水师还击,击退了挑衅者。11月,九龙之战后两个月,英国侵略者又挑起了穿鼻之战和官涌之战。由于林则徐戒备较严,英军只好改变策略,离开广州,北窜侵犯东南沿海。

1840年2月,英国政府任命懿律和义律为正副全权代表,懿律为侵华英军总司令,率英舰48艘,大炮540门和士兵4000人,驶往东方。6月,英舰主力到达广州湾,除留下部分船只封锁广州外,于7月进犯厦门,接着北犯浙江,攻陷中国第一座县城——定海。然后于8月到达天津,向清政府递交照会,要求赔款、割地、通商。

英军北犯,引起了清廷的恐慌。穆彰阿、琦善等宣扬英军之来是林则徐禁烟造成的,而且英军“船坚炮利”,“边衅一开,兵结莫释”。此时的道光帝惊慌之中,动摇了当初的厉禁决心和抵抗政策,从目空一切的“虚骄心”,转而对英国取妥协的立场,先派琦善赴天津与英人谈判,后于9月17日任琦善为钦差大臣并署理两广总督,赴广东继续办理中英交涉,同时将林则徐与邓廷桢革职查办。琦善到广州后,一改林则徐之所为,但在谈判中亦不敢满足义律的割地要求。1841年1月7日,英军突袭大角、沙角炮台成功,义律提出《穿鼻草约》,要求增辟通商口案和赔偿鸦片损失费600万银元。面对英军的无理要求,琦善尽管态度暧昧,但没有在草约上签字,道光帝亦感到英国的过分要求有伤“国体”,遂于27日发布诏令对英宣战,调各省绿营兵前往广东参战。英军即采取先发制人的战略,于2月攻占虎门,进逼广州。时琦善已被革职查办,奕山任靖逆将军,由于清军军事素质落后,战力低下,统兵大员多贪生怕死之辈,5月底,广州失陷。清廷被迫订立《广州和约》,向英军交付600万元赎城费。

英国政府看到腐朽的清军不堪一击,遂改派璞鼎查(Sir Heury Pottinger)为全权代表,率军扩大侵略战争。8月,璞鼎查进占厦门,9月再犯定海,克镇海,陷宁波。在战争中,鸦片已使清政府初尝恶果,军队因吸食鸦片而丧失战力的噩耗时有所闻。例如在浙江前线,前营总指挥张应云率部接近英军时,岂料这位大人烟瘾大作,不能视事,遂向慈溪退却,“张应云犹卧吸鸦片烟半时许,始踉跄升舆而走”。清军一路连败,英军北上于1842年6月攻吴淞,下宝山,得上海,接着溯长江西犯,攻克镇江后,直抵南京城下。这时,赶到南京的清廷代表耆英、伊里布急忙乞和,接受英国提出的全部条款,第一次鸦片战争至此结束。

严格意义上说,对英国而言,这场军事行动并不是一场伤筋动骨的战争,他们最初仅仅出动了3000人,兵力最多时亦仅万人,充其量只是一次武装冲突;但对中国而言,却是一次震撼天朝、千年巨变、改写历史的战争,这不仅因为它是近代以来西方给予中国的第一次沉重的打击,更重要的是中英《南京条约》所带来的影响。

从《南京条约》到《望厦条约》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的代表耆英、伊里布和牛鉴与英国政府的代表璞鼎查签订了《南京条约》(《江宁条约》),这个城下之盟是在“英舰队的炮口和英军即将攻取南京的威胁下强加给中国的”。 [7]

这个中国近代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共13款,主要内容是:一、割让香港给英国。二、赔款2100万银元,四年内交清。三、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和上海为通商口岸。四、取消“公行”制度。五、协定关税。

1843年7月22日,耆英与璞鼎查在香港议定《五口通商章程及海关税则》,10月8日,他们又在虎门订立《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亦称《虎门条约》。英国人从中又夺得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以及在通商口岸租赁房地的权利。

作为鸦片战争的另一个后果,美、法殖民者也跟踪而至,以分尝英国战胜中国后的一杯美酒。尤其是美国,因为它在战前曾是英国人贩卖鸦片的伙伴,所以似乎更理所当然。1843年5月,美国总统派顾盛为全权代表,来中国谋求取得与英国相同的特权。具有讽刺意义的是,这位顾盛本来就是一个走私频繁的鸦片贩子,他具有在广州贝金斯洋行走私鸦片30年的不凡经历,后衣锦还乡,用鸦片烟钱投资实业,并成了国会议员。1844年7月3日,顾盛与耆英在澳门的望厦村签订了《望厦条约》,共34款,除了没有割地赔款一条外,不仅取得了英国在此前三约中的一切特权,而且还在领事裁判权和协定关税权方面有所扩大。因此顾盛曾得意洋洋地向美政府报告说:“美国及其他国家必须感谢英国,因为它订立了《南京条约》,开放了中国门户。但现在,英国及其他国家也必须感谢美国,因为我们将这个门户开放得更宽阔了。” [8]

1844年8月,法国也派专使拉萼尼来华讹诈,10月24日,清政府代表耆英与拉萼尼签订了《黄埔条约》,法国如愿以偿地取得英美所得到的各项权利。从此,中国的大门被迫向资本主义的西方开放,中国的主权遭受严重的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

需要补充的是,在鸦片战争过程中,鸦片走私并未因纷飞的炮火所停止,大鸦片商查甸和颠地洋行的走私船,依仗着英国舰艇的保护,尾随英舰而北上。英军每占一地,他们就不失时机地上岸推销鸦片,事后他们也知道“知恩图报”,将鸦片的部分利润充作英军的军饷。 [11]

战争是由英国向中国推销鸦片而引起的,但在各个中英条约里,鸦片竟一字未提。据伊利布的亲信张喜在《抚夷日记》中载,南京签约前,英方即要求鸦片开禁,他们表示“亦须作为官物,嗣后愿加重纳税”。另据黄恩彤的《抚远纪略》所载,英国后在《虎门条约》签约前,又派马礼逊要求鸦片开禁,并交出照会,理由是以前中国禁烟,中英商人在海上照常贸易,结果,禁烟是“名禁实不禁”,因此不如承认鸦片贸易为合法,这样,中国税收必能增加。而清朝官僚们认为用不着在条约上特别写明鸦片贸易为合法,在谈判中,当璞鼎查要求耆英在鸦片问题上采取“明智”态度时,耆英竟然答道:“不管外国商船带不带鸦片,中国不必查问,也不采取任何行动。” [12]双方就此取得了谅解,英方也就放弃了原来在条约上写明鸦片问题的主张。这样实际上,双方默认了鸦片贸易的继续存在。另外,条约规定的赔款中的600万元白银,是作为被林则徐缴获焚毁的鸦片的赔偿的,这也在事实上默认了鸦片贸易的“合法性”。

只有中美《望厦条约》曾提及鸦片。该条约的第三十三款记载:“合众国民人凡有擅自向别处不开关之港口私行贸易,及走私漏税,或携带鸦片,及别项违禁货物至中国者,听中国地方官自行办理治罪,合众国官民均不得稍有袒护。若别国船只冒合众国旗号做不法贸易者,合众国自应设法禁止。”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