腋静脉创伤性血栓形成综合征(Paget-Schroetter)(心血管 周围血管)
英文:axillary vein traumatic thrombosis syndrome;
同义名:Paget-SchroeLter综合征、Schroetter综合征、Paget-Schroetter、用力-血栓综合征、间歇性静脉踱行、受挫型腋静脉-锁骨下静脉血栓形成综合征。
溯源与发展
本征最早由Paget于1875年描述。1884年Schroetter进一步描述,故称Paget-Schraetter综合征。我国1965年姚秉礼有过报道。腋静脉创伤性血栓形成综合征系腋静脉及/或锁骨下静脉发生血栓使静脉堵塞导致临床上出现上肢疼痛、肿胀及皮肤青紫的一组病征。
发病机制
为腋或锁骨下静脉特发性阻塞,可能是静脉被压于第1肋与肌肉之间或肌肉与锁骨之间。因为发病之前常有肩关节过度用力,特别是在关节扭曲位置反复活动的病史,因此也被称为受挫型腋静脉-锁骨下静脉血栓形成综合征。部分病例可见膈神经支配区的肌肉压迫静脉。有人提出,胸导管进入静脉的入口恰在颈内静脉与锁骨下静脉的汇合处,流入的淋巴液中有促凝物质,可导致血栓形成。
临床表现
多见于体格健壮而好动的青壮年,3/4患者有肩部过度用力病史,受挫型腋静脉-锁骨下静脉血栓者起病突然,出现上肢肿胀,伴有疼痛,腋窝区有压痛,严重者皮肤呈现青紫,皮下静脉扩张,见于上肢、侧胸壁及颈部等处;其他类型则上肢肿胀相对缓慢而轻微。用抗凝药物治疗后,一般2-3天肿胀控制,1周后肢体肿胀明显消退。可反复发作。
诊断
单侧上肢突发肿胀、胀痛等静脉回流受阻表现是其典型的临床表现,静脉多普勒超声为无创而有效的检查方法,但静脉造影是明确诊断的最可靠方法。需与虫咬、其他过敏原因造成的肢体蜂窝织炎或神经血管性水肿相鉴别。
治疗、预后
治疗:一般于数天到数周白行恢复,但易复发。
- 患肢抬高,局部热敷、理疗,镇痛等内科对症处理。
- 足量的抗凝治疗: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口服华法林等。
- 治疗行血栓取出术的病例多为个案报道,对其效果及必要性尚有争议。另外手术切除引起本征的第1肋骨可解除阻塞。
- 有原发病存在时主要治疗原发病。
预后:治疗得当预后良好,多数病人可自行恢复,有原发病者预后取决于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