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尿道与阴茎疾病 > 尿道上皮源性良性肿瘤(男科学 尿道与阴茎疾病)

尿道上皮源性良性肿瘤(男科学 尿道与阴茎疾病)

导语:尿道上皮源性良性肿瘤属于男科学下的尿道与阴茎疾病分支内容。本篇围绕男科学 尿道上皮源性良性肿瘤主题,主要讲述尿道肿瘤,尖锐湿疣等方面医学知识。

尿道乳头状瘤

根据病理组织学特性,可分为移行上皮乳头状瘤(urothelial papiloma)和内翻性乳头状瘤(inverted papiloma)。

移行上皮乳头状瘤

发病年龄以40岁以上者居多。主要发生在有移行上皮覆盖的尿道前列腺部和膜部,常位于尿道内口,由于其组织结构、病理性质和形态与膀胱移行上皮乳头状瘤相似,并常与膀胱乳头状瘤同时发生,因此有学者认为移行上皮乳头状瘤是由膀胱乳头状瘤细胞种植发生的。近年发现有些前尿道的移行上皮乳头状瘤可检测出HPV-6的DNA,可能与HPV感染有关。

移行上皮乳头状瘤可为单发或多发,大小不一,纤细,有蒂,末端分支。肉眼观呈乳头状或绒毛状,淡红色或灰红色,质脆,触之易出血。显微镜下可见乳头轴心为纤细的血管和少量疏松的纤维结缔组织,经蒂进入肿瘤的分支,表面覆盖5~8层移行上皮细胞,排列有序,细胞极性正常,细胞核无异型性改变,与正常移行上皮细胞无太大区别。

移行上皮乳头状瘤可以恶变,有学者将其归入Ⅰ级乳头状瘤。

内翻性乳头状瘤

患者以49~79岁居多。好发于移行上皮被覆的尿道部,常位于前列腺部尿道。肉眼可见从尿道黏膜下向管腔内突出一实体性肿块。显微镜下可见肿瘤组织主要为密集分布的Brunn巢,有学者认为是Brunn细胞巢组织发生异常增生,并混有复层上皮细胞围绕的腺腔,并可有柱状上皮化生,所有细胞无异型性改变,无浸润。

尿道乳头状瘤临床主要症状为尿初或终末血尿,全程血尿少见,或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很少发生梗阻。尿道膀胱镜检查诊断价值意义重大。

目前对乳头状瘤的主要治疗方法是经尿道镜电灼或电切去瘤,术后有一定的复发率,应用化疗药物冲洗膀胱及后尿道,对预防肿瘤的复发有一定的作用,术后应定期随访检查。

尿道息肉

根据病理组织学特性,可分为纤维性息肉(fibrous polyp)和腺瘤性息肉(adenomatous polyp)。

纤维性息肉

为先天性,多在幼儿时期发生,平均年龄5.2岁。好发于前列腺尿道精阜处,多为单个,直径为0.3~0.5cm,细长,可达3.0cm,有蒂,表面光滑,常与尿道平行。显微镜下多见息肉由移行上皮、结缔组织、血管或平滑肌组成,少数局部伴有鳞状上皮化生。罕见组织中含有黏液和前列腺泡。因不呈乳头状分支,可与移行上皮乳头状瘤相区别。

临床主要表现为尿道梗阻、血尿或遗尿症状。继发感染后,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症状。尿道梗阻严重者可出现膀胱输尿管反流、肾积水甚至氮质血症或肾功能不全。尿道膀胱镜检查和排尿期膀胱尿道造影诊断准确可靠。

诊断明确后可采取经尿道切除或耻骨上膀胱切开处理,手术效果良好。

腺瘤性息肉

本病发生在青年和中年者居多,平均年龄在35岁左右。由于好发于前列腺部尿道的底面,精阜的周围,也称为前列腺尿道息肉,其发病率比纤维性息肉高。肉眼见如绒毛状丛生,或呈乳头状,以及草莓状,直径常<1.0cm,无蒂。显微镜下见乳头轴心由纤细的小血管及疏松结缔组织组成,表面被覆两层细胞组成的上皮,表面和腔面为柱状上皮,其下为一层立方或扁平细胞。瘤体内可见小腺腔和腺泡,其中可见前列腺小体。

临床主要表现为血精和血尿,以血精就诊者最多,血尿多在射精后或在饮酒后发生,表现为无痛性终末肉眼血尿,可自行停止。也可以表现出非特异性症状,如尿道痛、睾丸痛或偶发排尿困难等症状。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尿道膀胱镜检查和活组织检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提示瘤细胞常呈现PSA和PSAP阳性,是确诊本病的依据。

确诊后经尿道电灼或电切术,治疗效果满意。

尿道肾源性腺瘤

肾源性腺瘤(nephrogenic adenoma)少见,可发生在各个部位的尿道,好发于尿道前列腺部。常与黏膜创伤或慢性感染有关。肉眼见呈结节状隆起的肿块。显微镜下可见肿瘤组织在固有层内,由单层立方上皮组成腺样结构和管状结构,似肾单位。细胞分化良好。病理组织确诊后作经尿道电切术,并密切随访。

尖锐湿疣

尖锐湿疣(condyloma acuminatum)是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所致,表现为生殖器、尿道、肛门等部位的表皮瘤样增生,属于性传播疾病。

本病多发于青壮年。病原体为HPV,基因技术分型发现HPV有60多种抗原型,其中6、11、42、43、44型与良性湿疣有关,16、18、31、33、35、39型与湿疣恶变密切相关。传染源为尖锐湿疣患者或亚临床感染者,性行为是主要传播途径,性滥交是本病流行的主要原因,也可通过母婴垂直传播。

本病潜伏期为1~12个月,平均3个月。多见于包皮、冠状沟、系带等处,肛门、阴茎头、尿道口和阴囊阴茎体偶见。初期本病,表皮黏膜上出现淡红色丘疹,渐次增大、增多,融合成乳头状、菜花状或鸡冠状,根部可有蒂,无蒂者形如葡萄,基底部宽。患者一般无任何自觉症状。后期可出现分泌物浸渍,湿疣表面破溃出血,有瘙痒、疼痛和恶臭味;尿道内湿疣少见,且多位于前尿道舟状窝附近,偶有扩散到后尿道、膀胱,引起尿道出血、排尿困难等症状。

病理检查镜下见表皮过度角化、角化不全,上皮呈乳头瘤样增生,网钉向下增厚、延长,特征性改变时上皮细胞空泡样改变,细胞体积增大,核浓缩,核周有透亮晕。真皮水肿,毛细血管扩张,有炎性细胞浸润。对已确诊阴茎尖锐湿疣患者,应仔细检查尿道外口,必要时行尿道膀胱镜镜检,对可疑处取材活检,排除尿道、膀胱内隐伏病变。

治疗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1. 治疗前准备:①控制感染,可全身应用抗生素,局部用高锰酸钾等药液清洗,以及行包皮环切术;②检查有无合并其他性传播疾病;③检查性伴是否患尖锐湿疣,进行同时治疗;④进行必要的活检,排除恶变可能。
  2. 局部治疗:药物治疗,如干扰素软膏、足叶草脂软膏和5-FU软膏等外用药物;也可在病变处浸润注射干扰素和5-FU;外科治疗包括液氮冷冻、激光、电灼和手术切除。
  3. 全身治疗:一般配合其他治疗联合应用,也可单独使用,或作为配偶的预防性治疗,常用药物有聚细胞、胸腺素、吗啉双呱和干扰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