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 > 中医其他疗法:针疗、艾灸、拔罐、划耳、穴疗法等(皮肤病学 中医皮肤病学基础)

中医其他疗法:针疗、艾灸、拔罐、划耳、穴疗法等(皮肤病学 中医皮肤病学基础)

导语:中医其他疗法:针疗、艾灸、拔罐、划耳、穴疗法等属于皮肤病学下的中医皮肤病学基础分支内容。本篇围绕皮肤病学 中医其他疗法:针疗、艾灸、拔罐、划耳、穴疗法等主题,主要讲述中医,皮肤病,针疗,艾灸,拔罐,划耳,磁穴疗法,穴位埋线疗法等方面医学知识。

体针疗法

体针疗法是用毫针通过刺激身体一定的穴位,从而发挥相应经脉的作用,调节人体脏腑、气血功能,激发机体的抗病能力,以达治疗疾病目的的一种方法。

  1. 常用穴位 针刺取穴有三类,即阿是穴、循经取穴及全身取穴。皮肤病常用穴位有合谷、曲池、血海、风市、肺俞、肾俞、足三里、三阴交、长强等。
  2. 主要适应证 湿疹、荨麻疹、神经性皮炎、皮肤瘙痒症、带状疱疹、玫瑰糠疹、银屑病、颜面偏侧萎缩等。

耳针疗法

耳针疗法是针刺耳壳一定部位的一种方法。具有适应范围广、副作用少、操作简便以及费用低廉等优点。通过针刺敏感穴位,调节皮质兴奋和抑制血管舒缩以及抗过敏等作用而达治疗目的。

1.常用耳穴 皮肤病常用耳穴有肺、神门、内分泌、肾上腺、枕、皮质下等。

2.主要适应证 皮肤瘙痒症、荨麻疹、神经性皮炎、湿疹、带状疱疹、扁平疣、斑秃、银屑病等。

3.注意事项

  1. 针刺时要严格消毒。
  2. 耳壳针刺部位有化脓感染、创伤应尽量避开。
  3. 妊娠期应慎用耳针,尤以不采用子宫、卵巢、内分泌、腹部等穴为宜。

梅花针疗法

是用梅花针或七星针在病变部位或穴位部叩打的一种针刺方法,此法操作简便,费用低廉。其作用主要是畅通局部气血,促进炎症消退,并有安抚、止痒、长发等作用。

1.方法

  1. 叩打部位:可直接叩打皮损表面,如斑秃的脱发部位;或根据经络学说的理论和辨证施治的原则,按病证所属的脏腑经络取穴;或用拇指由尾骶部向上沿脊椎及其两侧推挤皮肤,寻找皮下结节或束状硬块,然后在这些部位进行叩打。
  2. 具体操作:术者右手持针柄,示指压于手柄上,用腕关节的灵活弹性(肘、臂不动)提击来回叩打,以使局部有轻微点状出血为度。每日或隔日1次,10~15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5~10日,也可在叩打后封贴伤湿止痛膏或胶布,5日一次。

2.主要适应证:局限性神经性皮炎、慢性湿疹、斑秃、白癜风等。

艾灸疗法

艾灸疗法是用艾绒制成的艾炷或艾条燃灼或熏烤体表穴位或患部,使局部产生温热或轻度灼痛的刺激,以调整人体生理功能,提高机体抗病力,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

1.方法大致有以下三种。

  1. 艾炷灸:将艾炷置于应灸穴位上,以火点燃上端,待病员呼烫时,移去燃烧的艾炷,更换新炷。一般穴位可灸3~7壮或更多。也可在艾炷与皮肤之间垫置生姜片、蒜片或食盐等物。
  2. 艾条灸:将艾条一端点燃,置于离穴位3~5cm处,使患者有温热或灼热感而不致烫伤。皮肤病可先在皮损表面涂上药膏后再灸。
  3. 温针灸:在留针时,用艾绒裹在针柄上燃烧,使热力通过针身而达于穴位。

2.主要适应证 鸡眼、寻常疣、神经性皮炎、慢性湿疹等。

3.注意事项

  1. 施灸时防止艾炷脱落,以免烧伤病人皮肤或烧毁衣物。
  2. 过饥、过饱、外感发热或阴虚发热,一切阳证病人,均不宜灸治。

拔罐疗法

拔罐疗法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其作用为借燃烧和温热的作用减少罐中空气,造成负压,吸附人体,使局部出现淤血现象,借以调整人体脏腑、经络、气血功能以达治疗目的。

1.方法

  1. 具体操作:有投火法、闪火法、滴酒法及贴棉法。常用的为闪火法,用长镊子夹住燃烧的酒精棉球或纸条,伸入罐内燃烧一圈,随即将棉球或纸片抽出。迅速将罐罩在选定部位,此法较为简便安全。
  2. 拔罐部位:循经取穴,即按皮损部位分布的经络取穴,或取阿是穴,即罩在局部皮损附近取穴。
  3. 留罐时间:根据病情、部位、罐的大小决定。一般大罐为10分钟,小罐为10~15分钟。慢性病可每日或隔日拔一次,每日更换部位,10~20日为一疗程。

2.主要适应证 荨麻疹、皮肤瘙痒症、神经性皮炎、毒虫螫伤、疖痈等。

3.注意事项

  1. 拔罐部位以肌肉丰满,皮下组织松弛及毛发稀少部位为宜。
  2. 点火过程中发现罐口过热或有酒精流于罐口,应及时处理,以免烫伤皮肤。
  3. 皮肤有严重过敏反应、水肿,心脏部位及妊娠妇女下腹部、乳头部均不宜拔罐。

穴位注射疗法

是一种将药液注入穴位内以达到治疗目的的医疗方法。本疗法的作用原理一方面利用针刺刺激作用,一方面又具有药物本身作用,二者协同以增强疗效。

1.方法

  1. 穴位选择:皮肤病根据发病部位,可选择合谷、膻中、曲池、外关、血海、足三里、大肠俞、长强、解溪等穴位。
  2. 常用药物:普鲁卡因、皮质类固醇、维生素B族、抗组胺制剂、注射用水、中草药注射液等。
  3. 具体操作:根据病情选好治疗药物和穴位,用一般注射器配细长针头,将药液吸入(药物用量一般为常用剂量的1/10~1/2)。皮肤常规消毒后,对准穴位快速刺入皮下,再缓慢进针达适当深度,用小幅度提插,不捻转,使针刺局部有明显针感后,再回抽一下视有无回血,无血时将药液徐缓注入。可每日或隔日一次,5~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5~7日。

2.主要适应证 荨麻疹、皮肤瘙痒症、湿疹、带状疱疹、神经性皮炎、银屑病等。

3.注意事项

  1. 注意严密无菌操作。
  2. 使用致敏药物如青霉素、普鲁卡因等时,宜先作皮肤试验,以防过敏反应。
  3. 穴位宜轮换取用。

穴位埋线疗法

穴位埋线疗法是以医用羊肠线埋植在有关的经络穴位中,达到持续刺激以调动机体的内在积极因素来治疗疾病的一种疗法。

1.方法

(1)穴位选择:膻中、肺俞、大肠俞、足三里、阿是穴等。

(2)具体操作:两种常用操作方法是:①选定穴位,常规消毒,将消毒过或药液浸泡过的羊肠线,按所需长度剪取一段,放置在穿刺针管内的前端,后接针芯;用左手拇、示指绷紧或捏起进针部位皮肤,右手执针快速穿过皮肤,将针送到所需深度,待出现针感反应后,边推针芯,边退针管,把羊肠线留植在穴位内,针孔处涂以碘酒,盖上消毒纱布,胶布固定;②用直的或弯的三角缝针穿入消毒或药浸的羊肠线,在距穴位约1cm处进针,穿过皮下组织,至穴位另一端约1cm处出针,剪去露在皮肤外两端的线头,提起皮肤使线头完全埋在皮下,针孔处涂以碘酒,盖上消毒纱布,胶布固定。

2.主要适应证 慢性荨麻疹、泛发性神经性皮炎、慢性湿疹、斑秃、银屑病、红斑狼疮等。

3.注意事项

  1. 操作要轻,避免折针。操作中注意消毒,手术后4~5日内,局部不要沾水,以防感染。
  2. 埋线深度以皮下组织与肌肉之间为适宜,肌肉丰满的穴位可以深入肌肉深层。羊肠线头不能暴露在皮肤外面,以防感染。
  3. 埋线次数,一般为2~3次或更多,症状控制后还可继续数次以巩固疗效。埋线每次1~3穴。两次埋线间隔时间一般为20~30日。
  4. 肺结核活动期,严重心脏病,妊娠期,一般不宜做埋线疗法。

划耳疗法

是割划耳部皮肤加以放血的一种疗法。可能有调动人体抗病能力以达疾病治愈的作用。

1.方法有以下两种:

(1)术者以左手中指抵住耳壳背后,用示指、拇指提起耳尖部,常规消毒,手术刀在双侧对耳轮下脚部划破皮肤2~3mm长,放血数滴,盖以消毒棉球,胶布固定。每周划耳1次,5~10次为一疗程。

(2)术者以左手中指抵住耳壳内侧,用示指、拇指固定耳尖部,在耳背部寻找静脉,常规消毒后,用手术刀片与静脉呈垂直方向切开皮肤,挤血数滴。然后用棉球蘸石碱粉末或胡椒末紧压于切口上,胶布固定。每日或隔日一次,可单侧或双侧划耳,5~10次为一疗程。

2.主要适应证 银屑病、脂溢性脱发、神经性皮炎、斑秃、白癜风等。

3.注意事项

(1)严格无菌操作,以免切口感染。

(2)体质虚弱、贫血或有出血倾向者不宜使用。

(九)挑治疗法 挑治疗法,是在病人一定部位的皮肤上,用粗针挑断皮下白色纤维样物,以达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其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为调整气血、疏通经络、改善脏腑功能等。

1.方法

(1)挑治部位 有以下三种:①选点挑治,在上起第七颈椎棘突平面,下至第五腰椎,两侧至腋后皱襞的范围内寻找疾病反应点;反应点为帽针大小、圆形、略带光泽的丘疹,呈灰白、棕褐或淡红色不等,压之不退色;反应点可有1~2个,每次只挑1个;②穴位挑治,根据病情需要,选取与各种疾病有关的穴位进行挑治;③区域挑治,靠近皮损位的区域进行挑治。

(2)具体操作 病人反坐在靠背椅上,以手扶靠背架上,暴露背部皮肤,常规消毒后,用三棱针将挑治部位表皮纵行挑破0.2~0.3cm,然后向表皮下伸入,挑出白色纤维样物,并将其挑断,挑尽后用碘酒局部消毒,贴以胶布即可,一次不愈,可于2~3周后再行挑治,挑治部位可以另选。

2.主要适应证 化脓性皮肤病如毛囊炎、疖、痈、痤疮、湿疹、会阴或肛门瘙痒症、瘰疬性皮肤结核等。

3.注意事项

  1. 术时注意无菌操作,术后注意局部清洁,防止感染。
  2. 针尖应原口出入,切忌在针口下乱刺。
  3. 挑治后不宜立即体力劳动,并少吃刺激性食物。
  4. 孕妇、严重心脏病和身体极度虚弱者应慎用。

烟熏疗法

是将中药点燃后,利用其放出的烟气熏治局部皮损的一种方法。此法可起除湿去风、杀虫止痒的作用。

1.方法

  1. 药物 苍术、黄柏、苦参、防风各9g,大枫子、白藓皮各30g,松香、鹤虱草各12g,五倍子15g(赵炳南方)。
  2. 具体操作 上药共研粗末,将药末放在较厚草纸内制成纸卷,或将药末置于特制熏炉内。点燃纸卷或药物,利用其放出的烟雾直接熏治皮肤损害,每日1~2次,每次15~30分钟,温度以病人能耐受为宜。

2.主要适应证 神经性皮炎、慢性湿疹、皮肤淀粉样变、皮肤瘙痒症等。

3.注意事项

  1. 熏治时应浓烟,但温度不能过高,以免灼伤皮肤,一般以50~70℃为宜。
  2. 药烟对呼吸道黏膜、眼结膜有一定刺激,个别人可以引起轻微头痛、咳嗽等反应,所以熏烟室内要注意通气,或采用戴眼罩、口罩等防护措施。
  3. 严重高血压、孕妇、体质虚弱患者以及急性炎症性皮损,一般禁用。

磁穴疗法

或称磁场疗法、经络磁场疗法、经穴敷磁疗法等,名称不一,简称磁疗。本疗法是利用磁场作用于人体的经络穴位或疾病部位,以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它具有方法简便、费用低廉、安全无痛等特点。可能有增强血液循环,促进细胞新生,镇静止痛以及消炎消肿等作用。

1.方法

(1)材料种类 磁疗所用的材料有磁片和器械两类。磁片是用钡铁氧体、锶铁氧体、铈钴永磁、钐钴永磁等磁性材料制成。其直径有4、6、8、10、12cm或更大,视疾病损害范围而选择。磁疗器械大多各地自制,因此种类很多,常用的器械大致有两种:①旋转式磁疗机,将两片磁柱(磁片的一种)镶嵌在塑料或有机玻璃的机头上,两片磁柱排列的方向可装成同名极或异名极两种,然后用微型马达带动机头旋转。其转速可达3000转/分以上;②振动式磁疗机,在电按摩器的橡皮接头上镶嵌2~3块磁柱制成。

(2)具体操作 常用的方法有四种:①静磁疗法,即磁片直接贴敷固定在皮损局部,或根据诊断选择经络穴位(体穴或耳穴),连续敷贴,一般来说,贴片3天,休息3日为一疗程,共4~6个疗程;②动磁疗法,即将前述的旋转式磁疗机的机头对准皮损局部或经络穴位进行治疗,每天1次,每次15~30分钟,7~10天为一疗程;③动磁加静磁疗法,即每天治疗,先用动磁机治疗,后加静磁疗法;④磁按疗法,即将振动式磁疗机在皮损表面或穴位上来回按摩。每日1次,每次15~30分钟,7~10日为一疗程。

2.主要适应证 神经性皮炎、慢性湿疹、带状疱疹、斑秃、结节性红斑、硬皮病、瘢痕疙瘩、慢性溃疡、丹毒、毛囊炎等。

3.注意事项

  1. 先明确诊断,而后选定适当穴位或部位进行治疗,一般磁场尽量靠近病变部位。有的病以穴位为主,有的病以病位为主,有的两者并用。
  2. 振动式磁疗机和同名极旋转磁疗机止痛效果佳,异名极旋转磁疗机的止痒效果好。动磁场治疗效果快,静磁场治疗效果比较巩固,所以根据疾病和病情不同,治疗方法和器械应加以选择。
  3. 磁片强度一般在开始时宜小,之后逐渐增加强度。在磁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心慌、恶心、呕吐、头昏、无力等不适,但暂停治疗后,很快消失,故不影响继续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