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内分泌学 > 儿童骨骼成熟与最终身高预测(内分泌学 生长发育、衰老与内分泌)

儿童骨骼成熟与最终身高预测(内分泌学 生长发育、衰老与内分泌)

导语:儿童骨骼成熟与最终身高预测属于内分泌学下的生长发育、衰老与内分泌分支内容。本篇围绕内分泌学 儿童骨骼成熟与最终身高预测主题,主要讲述身高,人的正常生长发育等方面医学知识。

根据骨龄判断生长潜力

决定骨龄(bone age,skeletal age)的主要因素有遗传素质、GH、T3/T4和性激素。研究发现,雄激素和雌激素促进骨骺融合。

新生儿期以后,主要根据左侧手部和腕部X线的骨骺骨化情况,并与同种族同年龄的正常标准对比,判断骨龄(西方白人仍然采用1959年Greulich与Pyle的“Atlas of Skeletal Development of the Hand and Wrist”正常标准或Tanner等提出的骨龄计分系统)。虽然左手腕部的X线片减少了X线摄片的放射暴露量,但该部位的骨骺骨化并不反映或预测身高,因而必要时需同时摄下肢和脊柱片才能更准确地评价骨龄。但是,正常发育标准不适合于骨发育不良和内分泌疾病的骨龄判断。判断骨龄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①由经验丰富者统一审核报告骨龄;②因骨龄的种族和性别差异大,应尽量采用本民族本地区的同性别正常参考值;③正常标准不适合于骨发育不良和内分泌疾病患者的骨龄判断,骨龄延迟或骨龄提前必须根据临床综合资料确定。

应用父母平均身高预测子代身高

最终身高预测的依据是骨成熟的程度与速度,即骨成熟越晚越慢,实际年龄与骨龄的差距越明显,身高增加的潜力就越大。预测最终身高的指标是现有的骨龄、身高、年龄和父母亲的平均身高(处于青春发育期者加上前1年的身高增量、骨龄增量与月经初潮状态);有些学者则用身高、体重、父母亲的平均身高和出生时的测量参数等来预测最终身高。

最终身高预测不适用于生长发育障碍者。自出生至成年人阶段,骨骼系统始终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和程序不断发育成熟,与机体其他系统,特别是内分泌系统关系密切,而与种族和遗传等因素无显著关联,因此通过X线观察骨骼的成熟度(或骨龄)可以了解每一个体所处的生长发育障碍及其营养和疾病等情况,对内分泌临床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不管使用何种方法,最终身高的预测均是经验性的。一般来说,随着骨龄的增加,最终身高预测的准确性也越来越高。另外,最终身高预测的对象是正常儿童,一般不适用于患有各种疾病(如软骨发育不良症、性早熟、甲减、Cushing综合征和Tanner综合征等)者。

因为遗传素质是决定个体身高的最重要因素,因此可用父母亲的平均身高来预测子女的最终身高。所谓“父母亲靶高(parental target height)”是指父母亲的平均身高加6.5cm(男性)或减6.5cm(女性)。该种预测方法的2个标准差约为10cm。人类的身高受自然条件、人口增长、营养、经济和社会心理等因素的影响。研究发现,进入农业社会后,人类的身高有所降低,而20世纪期间人类的平均身高增加了5~10cm。

临床使用最广的骨龄判断方法有两种,Greulich-Pyle图谱和TW3(Tanner-Whitehouse)评分,两者都采用左手腕、掌和指骨正位X线片,根据每个骨化中心的出现时间、大小、形态和钙化密度等与其标准图谱比较;然后根据两种方法不同的要求,将其所指定的每一个骨的骨龄(G-P法)或骨成熟度积分(TW3法)相加,即可获得被检测者的骨龄。如方法正确,使用两者所获得的骨龄值相差甚少,仅为0.1岁。应该指出的是,使用G-P法判定骨龄时,多数临床医师很可能用每一年龄的整个标准图谱与所摄X线片对照,然后大致确定其骨龄,这种做法无疑可以节省不少时间,但会造成较大偏差,甚至发生误断。

结合年龄、骨龄以及同时测定的身高数据,可以对被检测者的最终成人期身高进行预测,即“预期身高”(predicted adult height,PAH。用G-P法判断者可以使用Bayley-Pinneau法预测);用TW3法判断者,可直接用其附带软件预测。必须注意这两种PAH预测方法都基于国外的群体调查资料,并不十分适用于我国人群,所有结果都过于乐观。临床工作中也可以通过比较“身高年龄”和骨龄来粗略估计其最终身高,即:以目前身高在与其同性别的正常各年龄身高表的50百分位数上对照查得其“身高年龄”,如低于当前测得的骨龄时,其最终成人身高将矮于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