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内分泌学 > 嗜铬细胞瘤的影像检查和病理检查诊断(内分泌学 肾上腺疾病)

嗜铬细胞瘤的影像检查和病理检查诊断(内分泌学 肾上腺疾病)

导语:嗜铬细胞瘤的影像检查和病理检查诊断属于内分泌学下的肾上腺疾病分支内容。本篇围绕内分泌学 嗜铬细胞瘤的影像检查和病理检查诊断主题,主要讲述嗜铬细胞,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等方面医学知识。

肿瘤定位常在生化检测确诊有嗜铬细胞瘤后进行,但对于临床表现不典型的患者可以先做定位检查。目前用于定位的方法有CT扫描、MRI、123I-间碘苄胍闪烁扫描(123I-MIGB)、生长抑素受体闪烁扫描和18F-DOPA正电子发射体层扫描(PET)等。动脉造影和静脉造影(结合或不结合静脉血浆儿茶酚胺测定)可用于肿瘤定位。

高分辨B超用于嗜铬细胞瘤初筛

B型超声无创伤性,但敏感性低于CT或MRI(尤其是严重肥胖者),不过对肾上腺外如腹腔、盆腔、膀胱等部位的嗜铬细胞瘤进行初步筛选有较大价值,在儿童中因其腹膜后脂肪较少而实用价值更大。但超声波探头的加压可能引起发作。在嗜铬细胞瘤的诊断被排除前不应进行肾上腺肿块的穿刺活检,以免引起高血压危象。

增强对照CT多维成像和MRI显示肾上腺肿瘤

嗜铬细胞瘤瘤体的密度常不均匀,10%的肿瘤可有散在的实质钙化;恶性者一般瘤体较大,外形不规则且密度不均匀,可有周围组织浸润和远处转移。如果使用离子型增强对照剂,应先使用α和β肾上腺能阻滞剂,以免诱发儿茶酚胺释放而导致危象发作。CT对原发于肾上腺内的嗜铬细胞瘤诊断定位的敏感性为76%~100%;特异性约70%,肾上腺外或多发的肿瘤因其较大的放射性,常不推荐使用。冠状面和矢状面MRI成像可显示大的病灶,顺磁的对比剂可以将实质性肿块从囊性肿块中区别出来,并且评估肿块的血供情况(下图)。化学移位(chemical shift)MRI优于T2定性分析。对于肾上腺内的嗜铬细胞瘤MRI敏感性85%~100%,特异性67%(50%~97%);一般MRI的多维成像比CT更精确,更适用于妊娠妇女和疑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者。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MRI)

注:44岁,女性,左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冠状面(A)及轴面(B)增强T1WI示左肾上腺有一明显强化的肿块病变(↑),肿块与其右侧的腹主动脉及后方的肾脏分界清晰

123碘-间碘苄胍闪烁扫描显示肾上腺肿瘤

有功能的嗜铬细胞瘤用123I标记后静脉注射,可有阳性显像,尤其适合于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定位诊断。此外,也可用于所有能摄取胺前体和含脱羧酶系统的其他肿瘤(特别是神经母细胞瘤)诊断。MIBG扫描的敏感性在90%以上,而特异性近100%。123I-MIBG由于有更高的光子流和较短的半衰期,而具有较好的显像质量和敏感性及较低的放射性暴露。为避免假阴性结果,在操作前48~72小时前应停用对MIBG积聚有影响的药物(下表)。

干扰123I-MIBG摄取的药物

放射性标记生长抑素类似物亦适合于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嗜铬细胞瘤的生长抑素受体密度最高,故某些合成的稳定的生长抑素类似物如奥曲肽(octreotide)或喷曲肽(pentetreotide)等能进行放射性核素显像,可用于嗜铬细胞瘤的定位,特别适用于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和恶性嗜铬细胞瘤的诊断。11C-甲咪酯核素-PET扫描有助于鉴别病变性质。如能判断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比例,对定位诊断有帮助,除肾上腺内或Zuckerkandl体的肿瘤外,其他部位的嗜铬细胞瘤均以分泌去甲肾上腺素为主。肾上腺皮质肿瘤与髓质肿瘤的鉴别相当困难,一般的影像检查几乎无法鉴别两类肿瘤;另一方面,有时又可发生皮质-髓质同时增生或混合瘤,除了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外,较好的鉴别手段是11C-甲咪酯核素PET扫描检查。

18F-DOPA-PET具有更高的解剖分辨率

多数副神经节瘤仅分泌多巴胺,但是这些肿瘤细胞的细胞膜或细胞内存在去甲肾上腺素转运体囊泡。肿瘤细胞的凋亡、缺氧、酸中毒、无氧酵解和血管生成等为PET提供了方便。选择PET核素标记物的原则是:①肾上腺PGL(即嗜铬细胞瘤)首选18F-FDA或18F-DOPA-PET,亦可考虑123I-MIBG扫描,但效果较差;②肾上腺外PGL首选18FDOPA-PET,但SDHB突变者的显像效果较差,此时可选用18F-FDG-PET(18F-FDA-PET的效果一般);③转移性PGL者宜首选68Ga-DOTATOC/DOTANOC-PET(新一代生长抑素类似物标记PET),其次可选111In-喷曲肽扫描,而123I-MIBG的效果一般。

18F-FDG-PET用于良恶性嗜铬细胞瘤的鉴别优于CT或MRI。18氟标记的脱氧葡萄糖(fluorodeoxy-D-glucose,FDG)是多种恶性肿瘤诊断和分类的重要工具。葡萄糖的类似物FDG进入细胞的方式与葡萄糖相同,与葡萄糖不同的是其被细胞捕获后进行磷酸化后不再代谢,因此细胞内FDG浓度反映了细胞内葡萄糖的代谢状况,而在多种肿瘤细胞中葡萄糖的代谢显著增加。有报道在肾上腺恶性肿瘤和转移癌中,18F-FDG-PET的敏感性达100%。

下腔静脉插管分段取血测儿茶酚胺用于无法定位的嗜铬细胞瘤诊断

当定性诊断确诊为嗜铬细胞瘤而上述定位检查未能发现肿瘤时,可采用此方法。如果一侧肾上腺静脉中去甲肾上腺素明显增高或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比值(正常者<1)>1须考虑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但应注意右肾上腺静脉较短,易被下腔静脉血稀释,故最好同时测定血浆皮质醇作为对照以判断有无稀释。应注意在操作时有诱发高血压危象发作的可能,必须准备酚妥拉明并建立静脉通道。

妊娠合并嗜铬细胞瘤禁用CT和131I-MIBG检查

妊娠妇女可合并嗜铬细胞瘤。如果在妊娠期间直至分娩前未能得到诊断和治疗,孕妇和胎儿的死亡率均很高(约50%)。妊娠合并嗜铬细胞瘤时的临床表现不典型,尤其在妊娠的20周以前易误诊为妊娠高血压和子痫,故应特别注意妊娠高血压、子痫和嗜铬细胞瘤的鉴别。下列情况提示合并有嗜铬细胞瘤可能:①高血压为发作性,且体重不随妊娠月数增加;②高血压伴心悸、多汗及头痛,但无明显水肿及蛋白尿;③应用硫酸镁或终止妊娠后,症状不减轻甚至加重。如高度怀疑,应进行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

血和尿儿茶酚胺的测定受妊娠的影响,分析结果时要特别注意,仅在测定值明显升高时才有临床意义。药物抑制实验和激发试验在孕妇中危险性大,已有母婴死亡的报道,故均为孕妇的禁忌证。CT和131I-MIBG有放射性损害,亦为禁用。B超对胎儿无不良影响,但不能发现较小肿瘤,因而 MRI是妊娠期检查肾上腺肿瘤的首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