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口腔护理学 > 口腔医学 > 儿童、妊娠、老人、残疾者口腔健康保健(口腔医学 口腔预防保健)

儿童、妊娠、老人、残疾者口腔健康保健(口腔医学 口腔预防保健)

导语:儿童、妊娠、老人、残疾者口腔健康保健属于口腔医学下的口腔预防保健分支内容。本篇围绕口腔医学 儿童、妊娠、老人、残疾者口腔健康保健主题,主要讲述特殊人群口腔健康等方面医学知识。

儿童口腔保健

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口腔保健

一、特点

儿童保健是预防保健工作最重要的部分,进行儿童的预防保健可以取得比其他任何一个时期更大的效益和更好的效果,从小就树立预防为主的思想,可以大大提高接受者成年后的生活质量。

胚胎发育早期易受遗传、感染以及摄入药物的影响,容易受损伤而致畸形,要避免在此阶段受到有害因素的刺激,并补充所需的丰富蛋白质、脂肪、糖、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以保证胚胎的正常发育。

在婴儿时期,无龋和完全保持牙龈健康是此阶段的工作目标。乳牙在6个月左右开始萌出,到2岁半后出齐,同时恒牙胚也在发育;乳牙萌出后,婴幼儿口腔健康及如何早期建立良好的卫生习惯是父母和预防保健者应重视的问题,特别是父母应充分正确认识其重要性。如喂奶和断奶的方法不正确,小儿常常养成吸吮手指的不良习惯;不正确的咬合习惯,可造成牙列排列不齐等牙颌畸形;长期使用奶瓶并喂养加有糖类的乳汁或果汁,可引起奶瓶龋;因牙齿龋坏和喂养不正确还可以导致婴幼儿营养不足、食量减少、咀嚼不充分,以致牙颌系统生理刺激不够,对身心发展影响很大。

随着儿童的生长发育,从乳牙萌出前期、乳牙萌出期、乳牙列完成期,到学龄前后期的恒牙萌出,牙颌系统进入混合牙列期,乳牙的龋病患病率逐渐增高,保护乳牙、预防龋齿、保持乳牙列的完整,维护新生恒牙的健康十分重要,保护第一恒磨牙则是预防工作的重点。如果此阶段口腔健康管理不佳,将严重影响恒牙列的建立。

二、内容

  1. 家庭口腔卫生保健:在婴幼儿牙齿萌出之前,哺乳后应每天晚上用手指缠上消毒纱布,擦洗儿童口腔内的牙龈和腭部清洁口腔。牙萌出后用同样的方法清洁牙齿,并逐步将牙刷运用于儿童口腔清洁。随着儿童的成长,父母在口腔医师指导下教会儿童刷牙,原则是使儿童在学习刷牙时感到舒服,即选择适当体位、适宜的光线保证口腔的可见性,选用不同的牙刷(硅橡胶指套式牙刷)由父母帮助和监督刷牙,但应慎用牙膏。注意预防奶瓶龋的发生,1岁以后停止使用奶瓶,改用杯子喂流质。3~6岁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绝大多数儿童在幼儿园度过。此阶段重点培养儿童建立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掌握正确刷牙方法,保护新萌出的恒牙。
  2. 幼儿园的口腔卫生保健工作:培养婴幼儿良好的口腔卫生和饮食习惯十分重要。主要工作包括:对幼儿园老师进行培训;对儿童开展适宜的群体预防工作;口腔专业人员定期检查口腔并实施预防措施;培养儿童良好口腔卫生习惯;促进家长与幼儿园的配合,保护儿童的牙齿,促进口腔健康。
  3. 氟化物的应用:补充氟化物是儿童时期开展口腔预防工作中的一项重要措施。其防龋效果已得到广泛的认可。可采用氟滴或氟片的给药方式,达到全身和局部的双重效果。一般在医师监督下个别或集体使用氟化物,并保持每半年的口腔复查,注意观察有无牙、牙列、咬合等异常情况发生。若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

学生口腔保健

一、特点

小学生处于恒牙萌出、乳牙依次替换完毕的混合牙列时期,牙颌系统快速发育成长,变化较大,此期的保健对恒牙列和牙颌关系的健康非常重要;同时,随着恒牙不断萌出,患龋率逐年增高,早发现、早治疗是确保预防效果的基础。通过学校口腔健康教育,针对存在的问题,建立学生口腔健康的新观念,对不健康行为进行早期干预,提高学生自我保健能力和意识。

二、内容

学生口腔保健的目的是保持牙齿与牙周组织的健康;其要求是提供口腔健康服务;每年至少1次口腔健康检查,建立健康保健卡及信息管理系统;在口腔检查基础上,有组织和有计划地提供牙科治疗服务,重视龋病和牙周疾病的预防;正确使用牙齿清洁用品。具体内容:

  1. 监测学生健康状况;
  2. 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
  3. 培养良好口腔卫生习惯;
  4. 预防常见疾病;
  5. 防止牙齿意外伤害。

妊娠期妇女的口腔保健

一、特点

龋病是孕产妇易患的口腔疾病。牙齿患龋与口腔卫生状况有密切关系,由于妊娠的母体处于特殊的生理变化中,多种因素可造成口腔内环境不洁,如妊娠性呕吐使pH值下降,饮食习惯和结构的变化,口腔卫生的放松,以及有口腔疾病而未及时治疗,妊娠期容易出现的情绪上异常波动等,均可导致龋病的发生。在此期间,由于细菌、食物与宿主、时间的变化,使龋病发生的可能性也出现相应的变化。因此,预防龋病发生,关系到胎儿的安全与孕妇的口腔健康。同时,妊娠期妇女有36%~100%患有牙龈炎,其临床表现为牙间乳头肿大,牙龈颜色暗红或鲜红,质地松软,轻探诊时出血明显。牙龈炎多发生在怀孕后2~4个月,妊娠中期达到高峰,分娩后逐步消失。通过口腔卫生健康教育和菌斑控制措施的训练,可以有效预防妊娠期牙龈炎。

二、内容

坚持口腔健康教育,提高妊娠期妇女对口腔保健方法的正确掌握,即局部用氟、正确刷牙;作好定期口腔健康检查,早发现,早治疗;控制菌斑,预防妊娠期牙龈炎的发生;药物使用应慎重;保证孕妇的营养,促进胎儿健康,特别是在牙齿发育阶段,避免因营养缺乏导致的牙齿钙化不全、釉质发育不全的发生。

老年人的口腔保健

1980年联合国确定60岁为人口进入老年阶段的分界线。据统计,我国20世纪90年代末期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超过1.1亿,且以年均3%的速度递增。2005年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65~74岁老年人的患龋率为98.4%,牙周炎患病率亦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65~74岁老年人的牙周健康率仅为14.1%。因此,老年人的口腔健康问题应纳入全民口腔健康计划之中。

一、特点

老年人的口腔状况随年龄增加与全身情况一样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如牙体和牙髓结构的变化、矿化程度增高、牙周膜弹性与表面组织结构消失、黏膜变薄、胶原密度增加等;牙龈萎缩与牙周附着水平丧失明显,牙间隙增宽,牙根暴露,根面龋增加,牙列的完整性被破坏,义齿增加等,造成老年人生活质量降低,影响其整体的健康水平。

二、目标

要求80岁的老年人至少应保持20颗功能牙,维持最基本的口腔功能状态,或者通过最低限度的修复尽可能恢复口腔功能,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三、内容及措施

  1. 提高老年人自我口腔保健能力和意识:针对老年人普遍存在的口腔卫生问题、心理状态、旧传统观念与习惯,开展口腔卫生健康教育宣传活动,选择老年人适用的牙刷,正确刷牙,定期洁牙,每餐后漱口;对有义齿的老年人,保护基牙免受不良因素的刺激。老年人的口腔卫生保健活动尽量由本人完成,避免因各种外来原因而不能坚持。
  2. 定期口腔健康咨询和检查:老年人可每半年检查1次,但最好3个月检查1次,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由于老年人身体状态的改变,加之口腔情况较差,检查与清洁是十分必要的。在每次检查时,应了解老年人的口腔状态、对口腔健康的认识变化、心理状态的改变,针对问题作出相应咨询和有效的建议。纠正不良的卫生习惯与生活方式,进行特殊的口腔护理。
  3. 营养状态:人体进入老年期后,机体的各器官、组织发生退行变化,口腔组织随机体衰老出现消化功能减弱,味觉及咀嚼功能下降,对食物爱好和需要发生明显的变化。因此,老年人应减少食糖量,改用糖代用品,增加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的摄入量,合理使用氟化物;在调整饮食的同时,做好口腔保健操,提高口腔各组织的适应能力,减缓老化速度,增进口腔健康。
  4. 老年口腔卫生社区服务:老年口腔卫生服务是坚持大卫生的观念,坚持以预防为主的方针,其目的是在社区解决80%以上居民的口腔卫生和疾病问题,为他们全程提供优质的口腔医疗保健服务。在社区开展健康教育及口腔健康咨询,定期口腔健康检查,建立社区健康档案,不断提高老年人对口腔卫生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减少口腔疾病的发生。让预防、治疗、保健和康复一体化全方位服务于社区,提供综合性整体口腔保健医疗。

残疾人的口腔保健

联合国教育、科学与文化组织对残疾者的定义是:“因身体或精神功能减退,丧失了谋求和保持一个适于就业机会的人”。残疾人可能因某种原因造成的口腔健康问题是多方面的,但残疾人的口腔疾病与非残疾人一样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这需要他们与预防保健者、口腔专业人员及医疗保健机构的充分配合才能实现。

一、特点

残疾人由于自身口腔疾病未能及时诊治,并发各种口腔损伤与障碍,或因各种疾病引起功能障碍和残疾,以及缺乏口腔自我保健能力,造成口腔卫生状况恶化,进一步加重口腔疾病,导致以咀嚼功能为主的生理功能、以语言信息交流为主的社会功能和以美观为主的社会心理功能的失常。

二、内容

残疾人的口腔卫生问题主要是龋病和牙周疾病,同时还有先天性缺陷、错颌畸形、牙颌面外伤等。

  1. 重视残疾人口腔保健:残疾人的口腔保健工作是预防工作者的一个重要工作内容,需要得到各级卫生行政领导的支持,以及全社会的关心。残疾人由于口腔保健主动性差,保健要求低,给预防工作的开展造成许多障碍,影响保健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应提高为残疾人服务的主动性,有计划地、逐步帮助其改变认识并重视口腔保健,只有双方合作,才会让预防工作真正行之有效。
  2. 残疾人口腔保健的具体措施:残疾儿童是口腔保健的重点人群,对他们进行早期口腔卫生指导、功能训练和教育十分重要。对生活能自理的儿童,应鼓励其坚持开展口腔保健项目;对不能自理的儿童,应由其监护者帮助完成口腔保健活动。口腔卫生指导应从幼儿时期开始,教会父母或监护者坚持在生活中帮助儿童做口腔保健,如帮助选用适宜的口腔卫生用品(电动牙刷、牙线、牙签、开口器、水冲装置等),帮助儿童清洁牙齿和口腔组织;合理使用氟化物,如氟化牛奶、氟滴和氟片等;对残疾儿童进行窝沟封闭,其预防龋病效果十分理想;减少糖与甜食摄入频率也很重要;定期为残疾儿童进行检查、洁治,提供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