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疾病:胎盘早剥(血液病学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疾病:胎盘早剥(血液病学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导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疾病:胎盘早剥属于血液病学下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分支内容。本篇围绕血液病学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疾病:胎盘早剥主题,主要讲述血管内凝血,凝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胎盘早剥等方面医学知识。

分娩过程中胎盘早剥发生率0. 5%~1. 0%。1/ 4胎盘早剥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低于100mg/dl。早剥开始后8小时即可测到低纤维蛋白原血症。

胎盘早剥患者发生低纤维蛋白原血症有几种解释:①出血或血块形成过程中消耗。早剥过程中子宫血块中可发现9g以上的纤维蛋白原,蛋白丢失可达到50%~75%。②来自胎盘的促凝物质进入母体血流,引起与实验注入胎盘浸液相似的去纤维蛋白作用,患者血浆凝血因子水平及血小板水平下降;FⅧ水平降低而不伴有vWF下降,提示FⅧ促凝活性在DIC过程中被灭活,支持这一解释。③纤溶活性加强致低纤维蛋白原血症。患者血浆中FDP、D-二聚体等水平增加。但标志物检测结果不一致,可能由于妊娠期子宫内局限纤溶的加剧,继发于DIC或反映早剥伴有休克。胎盘早剥者并发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的患者,尸检中常可发现小血管内(尤在肺肝肾)血栓形成。

治疗:治疗应首先补血容量、输注红细胞和血浆,并清除子宫内容物。分娩后12小时内患者的纤维蛋白原水平可迅速上升[约10mg/(dl•h)]达到有效止血水平,故多数患者不必输注浓缩的纤维蛋白原。若严重低纤维蛋白,出血继续,而需紧急治疗者,则输注冷沉淀或新鲜冷冻血浆(FFP)能迅速有效止血。大量快速输注纯纤维蛋白原有时仅能诱发更活跃凝血及纤维蛋白在肾沉积,甚至发生迟发的肾功能衰竭。

胎盘早剥预后一般良好,肾的损害有可能恢复,但胎儿死亡率很高。肝素及纤溶酶生成抑制药(如EACA或氨甲环酸)在早剥患者中不宜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