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止血与血栓 >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分子结构及病理生理意义(血液病学 血管性血友病)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分子结构及病理生理意义(血液病学 血管性血友病)

导语: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分子结构及病理生理意义属于血液病学下的血管性血友病分支内容。本篇围绕血液病学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分子结构及病理生理意义主题,主要讲述血管性血友病,血友病等方面医学知识。

vWF是一种重要的血浆成分,其分子结构已经阐明。cDNA测序证实vWF的mRNA长度为8. 7kb,其开放阅读编码含2813个氨基酸的蛋白质,包括22个氨基酸的信号肽,741个氨基酸的前导肽与2050个氨基酸的成熟vWF分子。vWF基因位于12号染色体短臂,全长178kb,由52个外显子与51个内含子组成。vWF主要由血管内皮细胞合成,贮存于Weibel- Palade小体内,骨髓巨核细胞也合成vWF,并贮存在α颗粒中。vWF在内皮细胞内聚合为超大分子量的多聚体并释放入血;vWF蛋白裂解酶(vWF- CP,亦称ADAMTS13)水解vWF分子的Y1605- M1606之间肽键,降解成分子量800~ 12 000kDa不等的多聚体。vWF分子包含4个亚单位,各有不同的功能:A1区为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Ⅰb结合部位;A3区为胶原结合部位;C1区含精氨酸-甘氨酸-门氨酸-丝氨酸(RGDS),为GPⅡb/Ⅲa结合部位;D'区为因子Ⅷ结合部位。

vWF的基因与分子结构

vWF在止血过程中主要有两种作用:①与血小板膜GPⅠb-Ⅸ复合物及内皮下胶原结合,介导血小板在血管损伤部位的黏附;②与因子Ⅷ结合,作为载体具有稳定因子Ⅷ的作用。此外,vWF也能结合GPⅡb-Ⅲa,参与血小板的聚集过程。正常人血浆vWF浓度约为10mg/L。在内皮细胞受刺激或损伤以及机体处于应激状态时,血浆vWF水平升高。vWF及某些止血与纤溶成分都是血栓性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相反,当vWF基因发生缺失、插入点突变、剪切点替换或提前形成转录终止信号时,导致血浆vWF量有显著减低或有质的缺陷,不能完成其正常的止血功能时,即为vW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