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其他疾病与血液学异常 > 肾病与血液学异常的治疗(血液病学 肾病与血液学异常)

肾病与血液学异常的治疗(血液病学 肾病与血液学异常)

导语:肾病与血液学异常的治疗属于血液病学下的肾病与血液学异常分支内容。本篇围绕血液病学 肾病与血液学异常的治疗主题,主要讲述肾病,血液病等方面医学知识。

肾性贫血出血发病机制复杂,临床常采用综合治疗方法。

一、补充造血原料

(1)铁剂:肾衰患者由于长期低蛋白饮食限制、透析及胃纳不佳,易引起铁缺乏。常以血清铁蛋白低于100ng/ml作为补铁指标。轻度患者可口服铁剂治疗,重度患者因胃肠道对铁的吸收较差,可用注射铁剂,右旋糖酐铁100mg/d,肌注。

(2)叶酸和维生素B12:二者均为水溶性,长期透析易从透析液丢失,尤其叶酸因体内储存量少,更易引起缺乏。肾衰患者应予口服叶酸、肌注维生素B12补充。

二、红细胞生成素

EPO可有效刺激患者红系造血细胞增殖、分化及促进血红蛋白合成,提高血细胞比容和红细胞数,减少或完全代替输血。美国肾病基金会1997年推荐肾病贫血的EPO应用目标是血细胞比容达到33%~36%,血红蛋白大于110~124g/L,静脉或皮下注射定期检测血清铁及补充铁剂,成人初起剂量为每周80~120U/kg,分2~3次,皮下注射,或每周120~180U/kg,分2次静脉注射,多于3~4个月达到疗效目标,此后EPO可减至每周50~100U/kg。长效聚乙二醇EPO可减少注射次数为每2周1次。定期检测血清铁蛋白,低于100mg/ ml需补充铁剂。95%患者应用EPO有效,少数无效患者需排除缺铁、感染和炎症。EPO副作用包括高血压、癫痫发作、静脉血栓形成和高血钾等,应用时应注意。

三、雄激素

雄激素有促进肾性及肾外性红细胞生成素的分泌,亦可直接刺激骨髓红系造血细胞增生。雄激素能增加红细胞内2,3-二磷酸甘油酸,提高红细胞对组织供氧。用雄激素后,患者贫血减轻,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增加。副作用为肝功能障碍和男性化作用。临床常用司坦唑醇(康力龙)2mg,每日3次或丹那唑0. 2g,每日3次,亦可用苯丙酸诺龙25~50mg/次,每周1次或庚酸睾酮每周200~400mg肌注。

四、输血

输血为一种对症治疗。适用于严重贫血患者,一般采用血细胞比容低于0. 15l/L或有脑缺氧症状作为输血指征。目前常用于在EPO应用产生疗效前纠正贫血,输血治疗对肾性贫血患者可产生副作用:①高钾血症;②血细胞比容上升,使血液黏滞性增加,引起肾脏血流量下降,导致肾小球滤过率降低;③可合并乙、丙型肝炎;④输血过多导致含铁血黄素沉着症;⑤刺激机体产生针对白细胞和血小板上组织相容抗原的抗体,使将来肾移植手术成功率减低。因此,对肾衰贫血者,应避免过多、过频输血。输注洗涤红细胞或用白细胞、血小板滤过器输血,可减少白细胞和血小板输入,患者不易生成组织相容抗原抗体。对严重出血患者可输注血小板。

五、透析治疗和肾移植

规律有效的血液或腹膜透析能排出尿毒症时体内蓄积代谢产物,使其对红细胞系造血的抑制作用减轻,减少红细胞在体内的破坏,使贫血改善,出血减轻。对尿毒症的最有效治疗方法为同种肾移植,移植成功后随肾衰治愈肾性贫血,出血也随之治愈。

六、肾病合并高凝状态处理

可对症应用阿司匹林、双嘧达莫(潘生丁),预防血栓形成。已有血栓形成可用双香豆素类口服抗凝剂。新鲜血栓可用尿激酶和链激酶治疗。

综上所述,肾性贫血、出血治疗为一种综合治疗,应在肾衰不同时期,随肾性贫血轻重及凝血机制异常原因而选择最适宜的治疗方法。

(陈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