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其他疾病与血液学异常 > 白细胞改变(血液病学 感染性疾病与血液学异常)

白细胞改变(血液病学 感染性疾病与血液学异常)

导语:白细胞改变属于血液病学下的感染性疾病与血液学异常分支内容。本篇围绕血液病学 白细胞改变主题,主要讲述白细胞等方面医学知识。

白细胞增多症

感染可引起类白血病反应,其表现基本特点为:①无白血病证据;②白细胞>50×109;③分类可见幼稚细胞。在某些感染、甚至可发生贫血和血小板减少,使与白血病的鉴别产生一定的困难。类白血病反应可以类似急性或慢性白血病,下表列出常见的引起类白血病反应的疾病。类白血病与白血病的鉴别主要依靠以下几点:①有明确的感染性疾病;②大多数器官、组织缺乏明显的浸润表现;③骨髓涂片缺乏典型的白血病表现,如裂孔现象;④缺乏白血病的遗传学和免疫学标记;⑤感染治愈后类白血病反应消失。

感染与类白血病反应类型

淋巴细胞增多症

感染引起淋巴细胞绝对值增高,可以从轻度增高至极度增高,最高达100×109/L。常见的引起淋巴细胞绝对值增多的感染疾病为:

1.急性感染:较少引起淋巴细胞增多,可见于白喉、急性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性肝炎、弓形虫病、巨细胞病毒等。

2.慢性感染:见于结核、布氏杆菌病、先天和后天梅毒、立克次体病等。临床发现淋巴细胞增多时应注意鉴别有无以上疾病感染。

淋巴细胞减少症

淋巴细胞绝对值<1×109/L称为淋巴细胞减少,临床常见于急性感染、疟疾、艾滋病及一些慢性感染如结核、组织胞浆菌感染中可发生,其淋巴细胞减少程度常与感染程有关。

中性粒细胞增多症

感染常伴随中性粒细胞增多及核左移,其中2/3是由细菌感染引起,尤其是化脓性细菌如葡萄球菌、链球菌引起的局部或全身性感染。但衣原体、支原体、真菌、立克次体感染很少引起粒细胞增多。此外,恶病质及老年人也因免疫力低下感染时粒细胞不增加,临床医生应注意鉴别。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 5×109/L称为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几乎所有的细菌感染可使少数患者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常在伴化疗、放疗、营养不良、慢性衰竭患者中发生。某些病毒、立克次体、原虫感染常伴有粒细胞减少,详见下表。除感染本身直接作用外,感染时应用的解热镇痛药物及抗感染药物亦可引起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引起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常见感染性疾病

单核细胞增多症

单核细胞绝对值>0. 95×109/L,可见于亚急性及慢性感染如:结核、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梅毒、布氏杆菌病、多数立克次体病、原虫病,同时亦可见于感染恢复期,而在结核感染时,如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例>1(正常为0. 3),常常显示预后不良。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及减少症

嗜酸性粒细胞>0. 5×109/L称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主要见于寄生虫感染和结核,尤其为侵犯器官、组织时,在细菌和病毒感染时罕见。

嗜酸性粒细胞减少常见,与感染的严重程度有关,为一预后不良指标。与机体内肾上腺皮质激素可的松水平及C5q增高有关,亦与某些细胞因子抑制其生成及释放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