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性疾病的实验室诊断(血液病学 出血性疾病的分类、表现与诊断)
血液学是一种实验室定向的学科,出血性疾病的诊断更是离不开实验室。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通过仔细地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常常可以初步判断患者的止血缺陷是属于凝血因子的问题,或者是血小板数量或功能的问题还是血管本身的问题。
筛选试验
包括毛细血管脆性试验、血小板计数、出血时间(bleeding time,BT)、凝血时间(coagulation time,CT)、部分激活的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等。
确诊实验
1.血管异常:包括毛细血管镜检查和vWF测定等。
2.血小板异常:血小板黏附和聚集试验等。
3.凝血异常:包括各种凝血因子的抗原及活性测定、凝血活酶生成及纠正试验、凝血酶原碎片1+2(F1+2)测定、纤维蛋白肽A(fibrin peptide A,FPA)测定等。
4.抗凝异常:包括抗凝血酶Ⅲ抗原及活性或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hrombin- antithrombin complex,TAT)测定、蛋白C及相关因子活性测定、狼疮抗凝物测定等。
5.纤溶异常:包括鱼精蛋白副凝(3P)试验、纤维蛋白降解产物、D-二聚体(D- dimer)、纤溶酶原测定等。
特殊试验
对某些遗传性疾病及一些特殊、少见的出血性疾病,在上述实验基础上,可能还需进行一些特殊检查,方能确定诊断。如蛋白质结构分析、氨基酸测序、基因分析及免疫病理学检查等。某些常用的出、凝血实验在出血性疾病诊断中的意义见下表。
常见出血性疾病的实验室鉴别
(杨仁池 季林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