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白细胞系统 > 脾功能亢进(脾亢)怎么治疗?(血液病学 脾功能亢进)

脾功能亢进(脾亢)怎么治疗?(血液病学 脾功能亢进)

导语:脾功能亢进(脾亢)怎么治疗?属于血液病学下的脾功能亢进分支内容。本篇围绕血液病学 脾功能亢进(脾亢)怎么治疗?主题,主要讲述脾功能亢进,脾亢等方面医学知识。

继发性脾亢首先应治疗原发病。原发病控制后,部分患者脾亢也可改善,如大多数感染性疾病、免疫性疾病、浸润性疾病中的白血病和淋巴瘤。但在针对原发病的各种治疗后脾亢仍未获改善者,切脾还可能获得一定的效果,尤其是免疫性疾病中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其他继发性脾亢,其原发病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切脾仍为主要的治疗措施。其中相当一部分患者于脾切除术后,血细胞在短期内可戏剧性地接近或完全恢复正常。但脾髓外造血是切脾的相对禁忌证,因为术后部分患者会造成肝脏进行性增大,因此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脾切除也常带来以下问题:

  1. 手术并发症:由于巨脾粘连较严重,术中易损伤邻近器官,尤其是损伤胰腺并发胰瘘,术后并发膈下脓肿、门静脉残端血栓及粘连性肠梗阻。巨脾的手术死亡率最高可达25%。
  2. 术后反复感染:由于去除对机体具有保护作用的过滤器官,大大减少了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数量及IgG产生下降,患者易反复发生血源性感染,尤其是带荚膜的细菌感染。年轻人的免疫耐受性尚未发展至足够抗争外来细菌侵袭的程度,更易发生感染。因此,儿童期切脾必须非常慎重,如病情许可,最好等待至青年期执行。
  3. 术后血栓性并发症:术后血小板常快速回升,继而可达数十万,甚至超过1000×109/L,极易并发血栓形成,远期还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故术前血小板数正常,或仅轻度减少者不宜切脾。
  4. 遗留副脾:部分患者存有副脾,如手术时未加注意,术后血细胞恢复正常后可再度减少。尤其是免疫性疾病,副脾同样可产生自身抗体。

正因为脾切除存在明显的潜在风险,故应仔细权衡利弊后慎重做出决定。

近年来在选择的病人中可经腹腔镜行脾切除术,虽手术时间有所延长,但在缩短术后恢复时间,减少胰腺损伤、膈下脓肿及术后腹膜粘连,以及对营养和代谢的不利影响,均有明显的优势。

目前,针对脾切除术后最常见的感染病原菌,已有相应的纯化多糖疫苗,如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奈瑟球菌和嗜血性流感杆菌疫苗。有人主张在脾切除术前3周即注射,儿童在术后2~5年再次复用。有建议肺炎链球菌疫苗每10年需接种一次。成人对嗜血性流感杆菌已普遍具免疫力,故可免用。(张薇 单渊东 张之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