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国民政府前期南方、西北革命根据地的禁毒(禁戒毒品 南京国民政府前期的禁毒与贩毒)
南方根据地的禁毒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决定独立地领导武装斗争,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成功地开创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摸索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各革命根据地在创建过程中代表着工农群众的利益,同形形色色的社会丑恶现象尤其是贩卖毒品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1928年7月,彭德怀等人领导平江起义,建立了平江县工农兵苏维埃政府。这一革命政府在其政后纲领中明确宣布,绝对禁止吸食鸦片,如发现栽种、贩卖或吸食鸦片者,“经二次警告而不改者”“处决”。[135]
1929年12月,邓小平、韦拔群等人发动百色起义后,陆续创建了左右江革命根据地。东兰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后发布的《最低政纲》明文规定,“严禁烟馆”。[136]
1931年,赣东北特区苏维埃在制订《暂行刑律》时将“鸦片烟罪”单独列为一章。《暂行刑律》明确规定:“制造鸦片烟,或贩卖,或意图贩卖而私藏,或自苏区外贩运者,处死刑至三等有期徒刑”;“开设馆舍,供人吸鸦片者,处死刑至三等有期徒刑”;“犯本章之罪、褫夺公权”。[137]
据1932年11月江西省苏维埃的一份报告,在兴国县“鸦片栽种的未曾发现,但卖和吃的虽在严禁中,随时都有发现”。[138]可见,禁绝烟毒在当时是有一定难度的。
1932年,红四方面军西进,创建了以通江、南江、巴中为中心的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四方面军占领通江后,首先严禁鸦片,普遍召开妇女戒烟大会。妇女们表现出了出人意表的禁烟热情,她们纷纷上台诉苦,“有的说她仅有一个可爱的儿子,因为丈夫无钱购烟,竟将儿子出卖了。有的说她的儿女病了,因为他们夫妻都吸鸦片,以致没有钱医治,结果死了。有的说她仅有一条长裤,竟被她的丈夫拿去换烟吸,使她很久的时间无法出门”。[139]省、县苏维埃政府在动员群众的基础上建立了戒烟局,组织群众戒毒。[140]
西北根据地的禁毒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经过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实际控制的只是中国西北一小块贫瘠的土地。据1935年冬的调查,瓦窑堡所在的安定县吸毒的人口比例约为60%,“其中,不但有年富力强的少壮青年,也有年迈的白叟老妪,甚至还有未成年的小童女孩,也有吸食鸦片者”。[141]为此,苏维埃政府西北办事处成立后,即于1936年发出布告,严禁鸦片。1937年5月27日,该办事处鉴于各地仍有种植、贩运、吸食鸦片的现象存在,以苏维埃政府主席林伯渠、内务部长蔡树藩的名义再发布告,重申:“烟馆立予封闭”;“贩卖鸦片的,不管他在苏区发卖或只在苏区通过,一经查出,全部没收,并得加以处罚”;“现藏有鸦片的商人或居民,限十天内把鸦片送到当地政府(延安市送到禁烟委员会)登记,听候处理。如逾期不登记,查出除没收外,并严加处罚”;“自布告后,有人报告因而查获私贩私卖鸦片的,报告的人,给予所获鸦片价值十分之二的奖金。如直接查获烟土送政府的,赏金加重”。[142]上述布告的发布,对于进一步促进陕北地区的禁烟工作,严厉打击烟贩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
[1] 《南京国民政府纪实》,安徽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0页。
[2] 转引自于恩德:《中国禁烟法令变迁史》,中华书局1934年版,第284页。
[3] 《拒毒月刊》第16期。
[4] 转引自于恩德:《中国禁烟法令变迁史》,第286页。
[5] 《中国禁毒史资料》,第921页。
[6] 《中国禁毒史资料》,第1051页。
[7] 《中国禁毒史资料》,第1094页。
[8] 《近代中国烟毒写真》下卷,第221页。
[9] 《南京国民政府纪实》,第542—543页。
[10] 《禁烟公报》第11期,专载。
[11] 《近代中国烟毒写真》上卷,第284页。
[12] 《禁烟公报》第13、14期合刊,公牍。
[13] 《禁烟委员会公报》1931年第6期。
[14] 《近代中国烟毒写真》上卷,第453—454页。
[15] 《近代中国烟毒写真》上卷,第408—408页。
[16] 《近代中国烟毒写真》上卷,第416页。
[17] 《韩复榘规定肃清毒品暂行办法》,《民国日报》1930年10月31日。
[18] 《大公报》1931年2月10日。
[19] 《申报》1931年7月18日。
[20] 《禁烟委员会公报》1931年第1期,第35页。
[21] 《拒毒呼声高涨天津市烟馆惊人数字》,天津《大公报》1933年10月7日。
[22] 《中国烟祸年鉴》第4辑,第100页。
[23] 苏智良:《中国毒品史》,第317页。
[24] 《近代中国烟毒写真》下卷,第496页。
[25] 《近代中国烟毒写真》下卷,第570—571页。
[26] 《近代中国烟毒写真》下卷,第614—615页。
[27] 《近代中国烟毒写真》下卷,第352页。
[28] 《近代中国烟毒写真》下卷,第103—105页。
[29] 王培棠:《江苏省乡土志》上册,商务印书馆1938年版,第243页。
[30] 参见《大流氓杜月笙》,群众出版社1965年版,第37页。
[31]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国民政府档案,江浙皖禁烟控诉事宜。
[32] 《近代中国烟毒写真》上卷,第93页。
[33] 《禁烟公报》第十九年汇编,第57页。
[34] 《近代中国烟毒写真》上卷,第343—335页。
[35] 《禁烟公报》第十九年汇编,第238页。
[36] 《禁烟公报》第十九年汇编,第261页。
[37] 《禁烟公报》第十九年汇编,第202页。
[38] 《近代中国烟毒写真》下卷,第255页。
[39] 《冀省鸦片实行官卖》,《申报》1932年5月6日。
[40] 参见刘才赋:《通天教主》,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94—96页。
[41] 《各省市禁烟概况》,《禁烟纪念特刊》1935年6月3日。
[42] 《中国禁毒史资料》,第118—119页。
[43] 《近代中国烟毒写真》上卷,第588页。
[44] 参见刘才赋:《通天教主》,第97—98页。
[45] 项雄霄:《蒋介石与帮会的关系》(2)。
[46] 《上海文史资料存档汇编》第十一册,第365页。
[47] 《中国禁毒史资料》,第875—876页。
[48] 转引自郭绪印:《旧上海黑社会》,第27页。
[49] 参见《禁烟公报》第10期要讯,第70页,《申报》1931年5月7日。
[50] 转引自傅建成:《百年瘟疫》,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178—179页。
[51] 参见《民国档案》1996年第2期,第91页。
[52] 另一说是王伯群旅行时,行李中竟查出大量烟土,因此丢官,贻笑中外。(《上海文史资料存稿汇编》第十二册,第273页)
[53] 《上海文史资料存稿汇编》第十二册,第252—253页。
[54] 苏智良:《中国毒品史》,第306页。
[55] 《近代中国烟毒写真》上卷,第55页。
[56] 《皖省烟禁内幕如此》,天津《大公报》1932年1月13日。
[57] 《禁毒全书》上册,第417页。
[58] 《申报》1931年7月18日。
[59] 《申报》1931年7月18日。
[60] 《甘肃文史资料选辑》第13辑,第73页。
[61] 《中国禁毒史资料》,第1067页。
[62] 《近代中国烟毒写真》上卷,第214页。
[63] 《近代中国烟毒写真》上卷,第175页。
[64] 《绥远五原大开烟禁》,《绥远日报》1933年2月28日。
[65] 《“九一八”事变后的日本与中国东北——满铁秘档选编》,辽宁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98页。
[66] 茅盾:《哀汤玉麟》,《申报》1933年3月11日。
[67] 《民国档案》1996年第2期,第92页。
[68] 千家驹等:《广西省经济概况》,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19页。
[69] 《广西文史资料选辑》第2辑,第69页。
[70] 《近代中国烟毒写真》上卷,第616页。
[71] 《近代中国烟毒写真》下卷,第256页。
[72] 《近代中国烟毒写真》上卷,第597页。
[73] 陈大猷:《一九二六至一九三四年间的广东禁烟》,《广州文史资料选辑》第9辑,第130页。
[74] 《近代中国烟毒写真》上卷,第441页。
[75] 戴季韬:《记何键在湘西设厂制造吗啡》,《湖南文史资料》第17辑,第139—142页。
[76] 《近代中国烟毒写真》下卷,第318页。
[77] 《禁毒全书》上册,第430页。
[78] 《近代中国烟毒写真》下卷,第13页。
[79] 《黑化的锦城》,《大公报》1932年5月26日。
[80] 《近代中国烟毒写真》下卷,第27页。
[81] 《近代中国烟毒写真》上卷,第131—133页。
[82] 《近代中国烟毒写真》上卷,第133页。
[83] 《近代中国烟毒写真》下卷,第1—13页。
[84] 《近代中国烟毒写真》上卷,第6页。
[85] 傅建成:《百年瘟疫》,第181页。
[86] 《近代中国烟毒写真》下卷,214页。
[87] 《近代中国烟毒写真》下卷,第209页。
[88] 傅建成:《百年瘟疫》,第181页。
[89] 马宣伟、肖波:《四川军阀杨森》,第118页。
[90] 《近代中国烟毒写真》下卷,第372页。
[91] 《近代中国烟毒写真》下卷,第364页。
[92] 《禁毒全书》上册,第445页。
[93] 《近代中国烟毒写真》上卷,第93—95页。
[94] 《禁毒全书》上册,第467页。
[95] 《近代中国烟毒写真》上卷,第454页。
[96] 《近代中国烟毒写真》上卷,第134—145页。
[97] 《近代中国烟毒写真》上卷,第454页。
[98] 《禁毒全书》上册,第402页。
[99] 《近代中国烟毒写真》上卷,第600—607页。
[100] 《民国人物传》第七卷,第269—270页。
[101] 《近代中国烟毒写真》上卷,第12页。
[102] 《近代中国烟毒写真》下卷,第447—448页。
[103] 《近代中国烟毒写真》下卷,第41—46页。
[104] 《近代中国烟毒写真》下卷,第169—170页。
[105] 《禁毒全书》,第408页。
[106] 《禁毒全书》,第408页。
[107] 《近代中国烟毒写真》上卷,第535—538页。
[108] 参见《中共党史人物传》第28卷,陕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76页。
[109] 参见《中共党史人物传》第28卷,陕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80—81页。
[110] [日]江口圭一:《抗日战争时期的鸦片侵略》,《国外中国近代史研究》第19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92页。
[111] 王宏斌:《禁烟史话》,第180页。
[112] 《民间可骇之新流毒》,天津《大公报》1930年3月21日。
[113] [日]江口圭一:《抗日战争时期的鸦片侵略》,《国外中国近代史研究》第19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94—95页。
[114] 《禁烟纪念特刊》1935年6月3日,第84—85页。
[115] 《中国禁毒史资料》,第1577页。
[116] 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参谋本部抄送热河烟土官收私运情形密函(1935年3月19日)。
[117] 《禁毒全书》上册,第467页。
[118] 《日本在我国贩毒情形》,《申报》1937年3月21日。
[119] 转引自《国外中国近代史研究》第19辑,第96页。
[120] 《各省市禁烟概况》,《禁烟纪念特刊》1935年6月3日。
[121] 《日人在济无恶不作》,上海《民国日报》1929年1月15日。
[122] 《高密日商贩卖毒品》,上海《民国日报》1930年6月27日。
[123] 《各省市禁烟情况》,《禁烟纪念特刊》1935年6月3日。
[124] 《日人在闽庇烟纵毒》,《民国日报》1930年4月13日。
[125] 《厦门禁烟与日本籍民》,《申报》1929年3月6日。
[126] 《近代中国烟毒写真》上卷,第91页。
[127] 《中华国民拒毒会要求焚毁查获的日人烟土》,《民国日报》1930年12月3日。
[128] 陈存仁:《抗战时代生活史》,第166页。
[129] 《日本在华中一带制毒和贩毒情况》,《禁烟年报》1937年度。
[130] 《近代中国烟毒写真》上卷,第91页。
[131] 《汉口破获英舰私运烟土》,广州《民国日报》1929年9月7日。
[132] 《贻害社会之贩毒机关》,《小日报》1931年6月2日。
[133] 《各省禁烟概况》,《禁烟纪念特刊》1935年6月3日。
[134] 《广州湾专营鸦片的三有公司》,《近代中国烟毒写真》上卷,第623—628页。
[135] 《平江革命历史文献资料集》1983年印行,第424页。
[136] 《左右江革命根据地资料选辑》,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76页。
[137] 转引自《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根据地法制文献选编》第三卷,中国社会出版社1981年版。
[138] 《中央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下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236页。
[139] 张国焘:《我的回忆》第三册,东方出版社1998年版,第164—165页。
[140] 张国焘:《我的回忆》第三册,东方出版社1998年版,第166页。
[141] 湘潮:《边区禁烟运动的成绩》,《新华日报》1938年6月3日。
[142] 《历史档案》1993年第1期,第7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