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心电散点图 > 逸搏及逸搏心律的发生机制(心血管 心电散点图临床应用)

逸搏及逸搏心律的发生机制(心血管 心电散点图临床应用)

导语:逸搏及逸搏心律的发生机制属于心血管下的心电散点图临床应用分支内容。本篇围绕心血管 逸搏及逸搏心律的发生机制主题,主要讲述逸搏等方面医学知识。

逸搏与逸搏心律(escape beats)属于被动异位节律。当上位起搏点自律性低,频率缓慢无法有效带动下位起搏传导系统发动心室除极时,下位起搏点被迫发放冲动进行补偿,称逸搏,连续≥3次的逸搏称逸搏心律。某些逸搏频率超过一般状态下自身的固有频率形成的逸搏心律,称加速性逸搏心律。

心脏的传导系统包括窦房结、结间束、房室结、房室束、左右束支和浦肯野纤维网等。组成传导系统的特殊细胞有三种:起搏细胞(P细胞)、过渡细胞和浦肯野细胞,P细胞和浦肯野细胞具有起搏功能,而过渡细胞只有传导功能。心脏的正常兴奋起源于窦房结,通过结间束传至房室结,在房室结通过延迟传导后,再传向房室束、左右束支和浦肯野纤维网,传导系统中的不同部位的P细胞或者浦肯野细胞的兴奋频率是不同的,正常情况下窦房结自发兴奋的频率最高,主导心脏节律,其他部位的P细胞或浦肯野细胞的兴奋性被抑制。当窦房结的兴奋性降低至下位细胞的频率时,下位的细胞即发放兴奋,激动整个心脏,于是发生了下位的异位搏动,即逸搏,逸搏的次数≥3次,即为逸搏心律。

逸搏由传导系统的哪个部位发生,取决于当时传导系统各部位P细胞或浦肯野细胞的功能状态。临床观察发生交界区逸搏发生最高,其次是室性、房性,但事实上可能并非如此,从理论上推测,上位传导系统细胞的自律性要高于下位传导系统细胞的,当上位传导系统发生兴奋频率下降或停搏时,是接下来的次位P细胞或浦肯野细胞兴奋,激动心脏,由于窦性逸搏、房性逸搏往往只有一两个搏动,很容易与窦性高位的兴奋、窦性兴奋相混淆,造成漏诊。心电散点图是从整体上看待RR间期,分析一段时间或24小时的所有逸搏的整体分布,很容易揭示逸搏及逸搏心律,目前的观察表明房性逸搏和窦性逸搏并不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