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男性生殖内分泌 > 下丘脑-垂体-睾丸轴:垂体(神经垂体、腺垂体)(男科学 男性生殖内分泌)

下丘脑-垂体-睾丸轴:垂体(神经垂体、腺垂体)(男科学 男性生殖内分泌)

导语:下丘脑-垂体-睾丸轴:垂体(神经垂体、腺垂体)属于男科学下的男性生殖内分泌分支内容。本篇围绕男科学 下丘脑-垂体-睾丸轴:垂体(神经垂体、腺垂体)主题,主要讲述下丘脑-垂体-睾丸轴,垂体等方面医学知识。

成人垂体约重500mg,呈卵圆形,位于蝶骨的垂体窝中。在此处由硬脑膜形成的环状结构——蝶鞍膈覆于垂体上面,垂体柄从蝶鞍膈上的小孔穿过,悬吊脑垂体于下丘脑的下方。垂体血供丰富,由颈内动脉的上下垂体支供应。其静脉回流是由腺体表面的小静脉汇集而成,并汇入周围的硬脑膜静脉窦。

垂体可以分为腺垂体和神经垂体两部分:腺垂体由胚胎期口腔顶部外胚层上皮向背侧突出一囊状结构,称拉司克囊(Rathke pouch);神经垂体与前叶紧密相贴,体积小但与前叶分界清楚,由胚胎期神经外胚层分化而来,后叶通过神经组织的柄即漏斗部与下丘脑在正中隆起部相连接。

脑垂体的远侧部是构成腺垂体的主要部分,根据该部位细胞的形态,分为嗜酸性细胞(40%)、嗜碱性细胞(10%)和嫌色细胞(50%)三种(下表),后者是未分化的贮备细胞。嗜酸性细胞大多分布于远侧部的后外侧部,数量较多。根据其分泌激素的种类分为:①生长激素细胞,分泌生长激素(growthhormone,GH),该类细胞在生殖周期中较稳定;②泌乳素细胞,分泌泌乳素(prolactin,PRL)。该类细胞在妊娠和授乳期妇女的垂体远侧部数量较多,而非妊娠和非授乳期妇女,细胞数量较少,男性则更少。

脑垂体各类细胞及分泌激素

嗜碱性细胞大多分布于远侧部的中心或头侧部分,数量较少。根据其分泌激素的种类分为:①促甲状腺激素细胞,分泌促甲状腺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②促性腺激素细胞,该类细胞分泌卵泡刺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和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两种促性腺激素可能由同一种细胞产生;③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hichomone,ACTH)和促脂激素(lipotropic pituitary hormone,lipotropic hormone,LPH)。

神经垂体

视上核和室旁核的神经元轴突通过下丘脑-垂体通道进入神经垂体,神经垂体分泌两种激素:血管加压素和缩宫素,它们是由下丘脑中的这两种神经核细胞合成,然后与特殊的结合蛋白结合,经轴浆运输至神经垂体储存,最后激素被释放入血液中。

腺垂体

腺垂体与下丘脑通过直接的神经元联系,而腺垂体通过血管通路与下丘脑相联系。下丘脑中许多小细胞神经分泌系统轴突终止于初级毛细血管网周围。这些毛细血管由垂体上下动脉分支形成并通过该区域进入到腺垂体。通过这条途径,由下丘脑神经元分泌的各种释放激素和抑制因子作用于促性腺激素细胞、促甲状腺激素细胞、促肾上腺激素细胞、促生长激素细胞和泌乳素细胞,调节它们的合成与分泌活动。三个主要合成释放激素并将其运至正中隆起外区的下丘脑神经核区,分别是室旁核、视上正中核和弓状核。

垂体门脉系统:脑垂体的动脉有两组,即垂体上动脉和垂体下动脉。垂体上动脉起源于颈内动脉和基底动脉环。血管进入结节部上端,在正中隆起和漏斗柄处可形成袢状的窦样毛细血管网,称为初级毛细血管丛。初级毛细血管丛可分为浅网和深网。浅网盖于正中隆起的表面为致密而不规则的毛细血管网,自浅网发出短的和长的毛细血管袢,这些袢深入到正中隆起实质内。深网是由正中隆起内的长毛细血管袢及室管膜下毛细血管网组成。来自下丘脑的神经末梢靠近毛细血管,利于激素释放入血流。初级毛细血管网汇集成数条较大的垂体门静脉。门静脉分为长袢和短袢,经漏斗柄和结节部下行入远侧部。长袢主要分布在腺垂体背侧部和头部,短袢分布于腺垂体的腹侧部和尾部。它们在远侧部再次形成毛细血管丛,称为次级毛细血管丛。以上起源于垂体柄的初级毛细血管丛经垂体门脉汇入远侧部,次级毛细血管丛的血管系统称为垂体门脉系统(hypophyseal portal system)。下丘脑促垂体区的分泌神经元产生的激素,由其轴突运送至正中隆起,释放入初级毛细血管内,再经门静脉送至远侧部的次级毛细血管,从而调节远侧部各种腺细胞的分泌活动。

垂体血流供应的另一个来源是颈内动脉行经海绵窦后部时,发出的垂体下动脉,主要供应垂体神经部,并有分支经中间部与远侧部的窦样毛细血管相连。在中间部及漏斗下1/3处,垂体上、下动脉所属的毛细血管在此有吻合,下丘脑、结节部及正中隆起等之间亦有毛细血管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