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疮的病因及症状表现(男科学 男科杂病)
须疮,俗称“羊胡子疮”“羊须疮”“燕窝疮”,首见于《外科启玄》,是一种由胡须中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慢性化脓性皮肤病。患者多为20~40岁男性,症状以从口唇周围胡须部位反复发生炎症性丘疹、脓疱,缠绵难愈为特征。
病因病机
本病由于脾胃两经湿热,循足阳明胃经上攻,蕴积口周肌肤复感风邪所致。《外科启玄》云:“脑后项窝有疮,名曰燕窝疮,是足太阳兼督脉经,乃湿热所生也,下唇下巴骨有疮,名曰羊胡疮,是任脉经湿热所生也,在承浆穴地阁边。”
西医认为,本病致病菌为葡萄球菌,多来自于鼻腔脓性分泌物中。脓疱疮、疖病和其他处毛囊炎的脓液也可引起须疮。不良的拔鼻毛习惯和用被污染的剃刀刮脸剃须,也能招致本病的发生。引起须疮的原因,可能不单纯是由于化脓菌的感染,个人的体质因素也有重要的意义。患者往往对葡萄球菌有特殊的敏感性,正常时葡萄球菌不能穿过毛囊口进入毛囊深部,须疮患者则可穿过毛囊口到达毛囊深部而发病。对治愈的须疮患者注射葡萄球菌疫苗,可引起须部毛囊性红斑反应。本病患者中的多数人有皮脂溢出。室内工作者较户外工作者更易患本病。疲劳及精神紧张可能会促使须疮复发。
临床表现
须疮发生在胡须部位,多见于上唇与鼻之间以及颏部,一般呈粟米样丘疹及针尖或绿豆大小脓疱,中央有须发穿过,皮疹间皮肤可潮红肿胀。脓疱擦破后结痂。皮疹常反复出现,皮损日久融合成片,严重可引起结膜炎、睑缘炎,并可累及眉毛、睫毛等。《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云:“燕窝疮,此症生于下颏,俗名羊须子疮。初生小者如粟,大者如豆,色红热痒微痛,破津黄水,形类黄水疮,湿淫成片,但疙瘩如攒,由脾胃湿热而成。”《外科证治全书》说:“生于下颏,初如粟如豆,色红热微痒痛,破津黄水,颇似黄水疮。”此病发生于男性胡须部位,自觉瘙痒烧灼疼痛,皮损为脓疱或炎性丘疹。反复发作,无明显全身症状。
- 热毒夹湿型 皮疹为小脓疱或红色小丘疹,自觉轻度瘙痒。舌质稍红,苔黄腻,脉弦滑。患者可有口干、口苦不适。
- 血瘀型 皮疹暗红,自觉轻度疼痛,患者烦躁或胸部胀满疼痛。皮疹反复发作,迁延日久。舌质暗红或紫红,舌尖有瘀斑,舌苔少,脉弦涩。
- 气血两虚型 皮疹淡红,可伴有面色发白,气短纳呆,神疲乏力。皮疹反复发作,迁延日久。舌质淡,少苔,脉细或细弱。
- 肾阴虚型 皮疹反复发作,迁延日久。伴有烦躁不安,失眠,口干,舌质红,少苔,脉细。
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无特殊。若伴有继发性感染者,血中白细胞总数及嗜中性粒细胞可增高。或见附近淋巴结肿大,发热,全身出现不适症状。